刍议公路工程病害路面整治施工技术
刘勃 唐洛杭
身份证号码:43012419980730867X;身份证号码:330327199802088790
以某项国省干道工程为例,其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造而成,双向四车道,以沥青混凝土为路面主要材料,路面工程在总工程量中占比较大,路面材料包括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等,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路面病害发生,若得不到有效整治,会给公路交通的舒适性与安全性造成巨大威胁,公路自身使用寿命也会随之缩短。基于此,有必要就公路工程病害路面整治开展具体论述。
一、铣刨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一)准备阶段
以精铣刨作为主要机械设备,令精铣刨鼓的铣刨到头之间保持 8mm 间距,控制铣刨深度在 0-50mm 之间,满足表面层处理需要,观察处理后的路面,发现其存在细致纹理,这是保证行车平顺度的关键。在准确测量路面高程的基础上,获得可靠数据,为纵横调坡运算提供依据。断面间距保持 2m ,确定断面铣刨深度,形成表格,为施工提供便利。结合路面实际情况出发,对比实测标高与设计标高,以确保精铣刨施工得以顺利进行。应当注意的是,施工作业路面分幅需与铣刨机单幅作业能力保持一致。
(二)铣刨施工
经计算确定铣刨深度后,从紧急停靠带入手,铣刨其周围隆起路面,妥善实施拉毛。为保证作业精准度,需就铣刨机各项性能进行校准,保证基准平面、铣刨深度等准确可靠,优化工作状态,防范操作失误。若作业区内铣刨段连续且深度存在差异,可引入连续铣刨与拉毛模式,结合实际调整铣刨深度,保证过渡的平稳化,结束时逐步降低铣刨深度直至归零。之后通过人工或清扫车对路面残留铣刨材料进行清扫,检查铣刨面状态,相邻面错台不可超出 5mm ,否则需重新铣刨与拉毛修复。若发现存在松散、裂缝等缺陷,需立即处理,保证修复及时性,以切实改善路面状况。通过吸尘车或者高压空气将浮尘清理干净,令铣刨裸露面干净干燥,方可开展后续铺设稀浆封层材料,切实提高铺设质量。
二、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
(一)准备阶段
为促进施工顺利进行,预先处理基面,保持干燥状态且防护良好,空气与地面温度需均在 10 摄氏度以上,切不可在阴雨天施工。经试铺确定最佳的施工工艺,积累施工经验,基于工程标准来检查试铺层质量,以确保施工方案可行性。
(二)施工要点
就一般路基段来说,施工期间需合理控制 SBS 改性沥青与碎石集料的撒布量和覆盖率,不可出现黏轮状态。将工程纸放置于铺设作业起终点,精准对接横向接缝,保证施工效果,直至撒布车作业完成后方可移除。新旧沥青层的铺设应当保持 10cm 的重叠,若发现存在遗漏或者沥青堆积,需立即采取人工补撒或刮平处理方式,及时检查,确保处理到位。若路面所残留松动石料过多,需立即清除,对于已经贴合的石料不可对其进行移动。
(三)碾压
铺设完碎石后可开展碾压,令胶轮压路机与同步碎石撒布车的行驶保持一致,确定宽度范围,持续 2-3 次均匀碾压,各轮碾压轨迹实现 30mm 重叠,结合实际调整碾压速度,保证碾压到位。以 SBS 改性沥青为支持,开展同步沥青碎石封层处理,结合路基面积确定实际沥青用量。以直径在5cm 以上的卵石为主要材料,冲洗干净后进行轧制,作为集料,确定碎石集料撒布的用量与覆盖率,不可出现黏轮状态。
三、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施工
(一)配合比设计
基于生产需求确定生产配合比,以此作为施工准则。生产环节应当严格监督进场材料质量,确保与工程标准和规定相符合,若材料特性发生变化,势必会对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造成影响,因而必须及时调整。
(二)混合料拌和
这一环节需严格检验商品沥青混凝土材料,保证拌合站供应材料品质可靠。针对堆放区和进出通道进行硬化处理,严格管理各环节,以免影响材料品质,防范杂质混入。依照实际标准将材料堆放于沥青热拌站内,采取隔离措施,并加盖保护篷布,防范材料混淆、灰尘污染或雨水渗入。入场原材料质量必须实施严格管控,防范材料性质发生改变,以免影响施工质量,坚决不可接收不达标的材料。材料拌和期间,可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对拌和状况进行自动记录,监测矿料级配,确保与生产配合比验证保持一致,偏差不可超出允许范围,以保证施工品质可靠。
(三)商品混合料运输
以高品质商业成品料作为热拌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材料,以自卸车为主要运输设备,所应用的摊铺机具备自动找平功能。在拌和、运输、摊铺全过程中,需加强工艺管控,防范混合料离析而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应当注意的是,运输车辆应当具备完善的保温措施,以免影响混合料性能。入场前运输车辆轮胎不可携带杂质以免污染路面。
(四)摊铺碾压
一般在 10 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下开展沥青路面施工作业,切不可选择雨天或者路面潮湿的状况下实施作业,否则会影响施工效果。摊铺期间应观察混合料状态,不可出现离析情况。摊铺机作业应当稳定且持续,各项设备之间应做好协调工作,包括运输车辆、拌和楼等,促进施工高效率进行。
(五)宜控制温度范围
基于工程标准来控制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确保符合施工要求,从而加强施工质量把控。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与热拌普通沥青混合料之间温度存在差异,需要结合施工实际来加以确定。正常施工作业条件下需要确定初次碾压以及最终碾压完成后的表面温度,以便观察碾压状态,加强路面质量把控。
四、热沥青灌缝施工
(一)准备工作
为促进热沥青灌缝的顺利推进,需要预先经灌缝机来加热沥青 1 小时左右,抵达现场后观察裂缝实际状况,制定修复方案,确定槽缝关键指标,以规范实施灌缝。开槽前仔细检查裂缝,确定其破损程度,制定修复方案,做好清晰标记,对于大裂缝、龟裂等则不适用灌缝修补,需作出具体说明。结合裂缝实际情况确定开槽尺寸,清除其中杂质,确保基层坚实。由专业人员配合开槽,降低周围路面损害风险。以吹风机清理槽内碎渣与灰尘,人工配合将碎渣与尘土清理干净,以钢丝刷进行刷洗,用吹风机吹干。
(二)灌缝
基于施工温度来把控沥青状态,经灌缝机压力喷头与刮平器持续向缝内灌入沥青,于槽口边缘构建 T 形密封边,连续开展灌缝作业,若沥青存在下沉或填充不到位,需重新灌缝。将塑料薄膜覆盖于新灌注沥青表面,均匀铺撒中砂形成保护层,对多余沥青进行吸收,且防范车轮印记,路面防滑性能得以改善。待沥青冷却至常温后,将多余砂砾清除,即可保证病害路面整治效果,满足公路使用的实际需要,提高行车舒适度。
五、结束语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旦病害路面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整治,势必会影响整个路面的平整度,也会影响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导致公路工程使用寿命缩短。结合公路工程路面实际情况出发,需要选择科学且可行的整治技术,规范开展各环节施工作业,保证病害处理到位,从而全面提升公路工程建设品质,为交通运输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嫦.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2024(002):000.
[2]周坤.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J].工程建设(维泽科技),2024,7(5):85-87.
[3]马丽霞.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4,22(13):102-104.
[4]强焯.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7):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