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表演形式创新策略分析

作者

刘彩霞

江西省宜丰县文化馆 336300

引言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作为社会文化建设基石,肩负传承文化、凝聚民心重任,社会经济发展与群众精神需求提升,传统表演内容单一、形式固化,已无法契合群众期待。表演形式创新是激活基层文化活力的核心,然而当下研究多着眼宏观政策剖析,对具体创新路径探讨较少,文章从三个层面给出创新策略。内容上,推动不同文化元素交融;技术方面,借助先进科技增强活动趣味性与体验感;参与模式上,构建多方主体协同机制。期望这些策略能为基层文化活动实践提供借鉴,助力基层文化活动突破发展瓶颈,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促进基层文化繁荣发展。

一、内容融合:打破传统与现代的边界

基层文化表演形式创新,首要在于推动内容深度融合,让传统与现代元素在碰撞中焕发生机,地方戏曲、民间舞蹈等传统表演形式,虽承载深厚历史记忆与地域文化基因,却因表现手法单一、叙事节奏舒缓,难与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契合。需在留存传统内核前提下,引入现代叙事逻辑与艺术表达,传统戏曲唱腔、身段可与现代舞台剧叙事结构结合,以多线叙事或时空交错手法,增强故事张力与观赏性。传统音乐元素可与流行、电子音乐等现代风格跨界融合,催生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节奏的新作品,这种融合并非简单拼贴,而是要深入挖掘两种文化精神内核,寻得内在契合点。

内容融合的另一层面是地域文化符号的创造性转换,基层文化活动多扎根特定地域环境,蕴含丰富民俗、历史与自然元素,这些元素若仅以原始状态呈现,可能因缺少时代感而难被广泛接纳。因而,需经艺术加工将其变为具现代审美价值的表演素材,可把地方传说、民间故事改编成短剧或音乐剧,也能以地域风景为灵感创作舞蹈作品,此过程中,要注重对文化符号的提炼与升华,避免落入对传统形式的简单效仿。应激励创作者深挖地域文化独特性,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部分地区可挖掘非遗技艺中的动态元素,将其转化为舞蹈动作或舞台设计灵感,让表演既有文化辨识度,又契合现代审美潮流。

二、技术赋能:构建数字化表演场景

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为基层文化表演形式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可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引入,能打破传统舞台物理界限,打造多维度沉浸式体验。借 VR 技术,观众可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场景的壮阔,或与虚拟角色互动;AR 技术则将虚拟元素叠加于现实舞台,营造虚实交融的视觉奇观,技术赋能不仅提升表演观赏性,还让观众从被动观看者变为主动参与者。AR 表演中,观众用手机扫描舞台特定区域,可触发隐藏动画或音效,增强参与感与趣味性,数字化技术亦能优化表演传播效能。短视频平台、直播技术等新媒体工具普及,使基层文化活动突破地域局限,触达更广泛受众,线上直播让偏远地区的表演同步呈现给全国观众,甚至吸引国际目光。

技术赋能的另一关键方向是表演内容的数字化生成与交互,基层文化活动可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表演内容的动态生成和个性化推送,通过分析观众线上行为数据,为其推荐契合兴趣的表演片段;或运用 AI 算法生成定制化舞蹈动作、音乐旋律,让表演更具针对性。数字化工具也能降低表演创作门槛,基层文艺团队可通过在线协作平台,邀请专业艺术家远程指导创作;或利用开源软件进行音乐、视频的编辑与合成,提升作品质量,技术赋能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人人能参与、处处可体验”的数字化文化生态。将技术融入表演的创作、传播与互动环节,基层文化活动可突破传统模式限制,形成更富活力与包容性的文化空间。这种数字化变革不仅让表演内容更贴合受众需求,也让基层文化创作从专业团队的“独角戏”变为大众参与的“大合唱”,推动基层文化在技术浪潮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三、参与模式:构建多元主体协作机制

基层文化表演形式创新,需政府、社会组织与群众三方协同合作,传统模式中,政府多为文化活动组织者与资金提供者,这种单一主体主导模式易使活动形式僵化、内容脱离群众需求。需构建政府引导、社会组织支撑、群众主体的协作机制。政府应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为基层文化活动提供基础保障;同时转变管理思维,从“直接干预”转向“服务支持”,为多元主体协作营造环境。社会组织可发挥专业优势,为基层文化活动提供创意策划、技术指导等服务,专业艺术团体与基层文艺团队结对帮扶,提升其表演水平;文化企业开发数字化工具,降低表演创作技术门槛。

群众作为文化活动直接参与者,其主体性需充分尊重与激发。传统模式里,群众多以观众身份参与文化活动,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需通过机制创新推动群众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创造”。可建立社区文化工作坊,鼓励群众自主策划、编排表演内容;或通过线上平台征集群众创意,将其融入正式演出,同时要完善反馈机制,让群众意见及时影响表演形式与内容调整。可通过问卷调查、线上投票等方式收集观众评价,以此作为后续活动优化依据。多元主体协作机制的构建,不仅能提升基层文化活动质量与影响力,更能通过文化参与增强群众归属感与认同感,推动基层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

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表演形式创新是文化繁荣的重要路径,借内容融合、技术赋能与参与模式创新,可突破传统表演局限,提升文化活动吸引力与参与度。未来要深化数字化技术在基层文化中的应用,完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激发群众文化创造力。需平衡文化传承与创新,让基层文化活动既具地域特色,又贴合时代需求。持续创新下,基层文化活动将迸发新活力,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0):45-48.

[2]李红梅.数字化技术在基层文化活动中的应用策略[J].现代传播,2020,42(6):112-115.

[3]陈建国.多元主体协作下的基层文化治理模式创新[J].公共管理学报,2019,16(3):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