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及成绩的影响研究

作者

王允龙

青海油田教育管理中心第三小学 736202

引言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普遍存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氛围枯燥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近年来,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体验与探究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小学数学课堂。通过引入数学游戏、竞赛、探究活动等方式,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其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本文基于当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从学习兴趣和成绩两方面探究其教育效果,并为优化教学策略提出合理建议。

一、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

游戏化教学起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其核心在于以游戏为媒介,通过任务驱动、情境创设、规则制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欲望。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强调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和智能,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迁移。通过合理设计数学游戏,学生在规则参与、合作竞争中锻炼了逻辑思维、空间感知、数感等基本素养,同时培养了解决问题、表达交流、协作合作等能力。游戏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积极的学习者。游戏化教学不仅提升了数学知识的可感知性和可操作性,还为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理论与实践证明,游戏化教学能够改善传统课堂枯燥被动的学习局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就的双重提升。

二、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成长的重要动力。调查发现,传统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缺乏热情,兴趣较低。实施游戏化教学后,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竞赛、合作探究等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游戏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感知体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操作。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获得挑战和成功体验,内驱力显著增强。数据分析显示,经常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的学生,其课堂专注力和参与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学习焦虑感显著降低。游戏化教学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学习氛围。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学习兴趣由外在激励逐步转化为内在驱动,从而实现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良性循环。实践表明,游戏化教学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了平等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效减少了“数学恐惧”现象,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满意度。

三、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及原因探析

数学成绩提升是衡量游戏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实施前后学生的数学成绩,发现引入游戏化教学的班级学生成绩整体提升,尤其是中等及以下基础学生进步显著。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游戏化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知识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了学习投入度。二是数学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情境体验和反复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降低了知识遗忘率。三是游戏化教学注重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学生在协作中相互启发和补充,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在游戏评价和反馈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学生,促进了学业水平的分层提升。调研结果还显示,游戏化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意识,部分学生在课外数学竞赛、校级活动中表现突出,数学成绩和综合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此外,游戏化教学帮助部分后进生重新建立自信,缩小了学生间成绩差距,推动了全班整体数学素养的提升。

四、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尽管游戏化教学对激发兴趣和提升成绩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缺乏游戏化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游戏设计不够科学,活动流于形式,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与游戏目标的有机结合。其次,受课时安排、课程进度等因素影响,数学游戏活动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参与面和持续性不足。第三,评价机制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游戏中的成长与进步。第四,部分家长对游戏化教学认识有限,担忧游戏活动影响学业成绩,支持度有待提高。为优化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建议:一是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游戏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注重教学与游戏的融合创新。二是合理安排课程与游戏活动时间,保障每个学生的参与机会。三是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进步和情感态度变化,激发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四是加强家校沟通,宣传游戏化教学理念,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五是开发和整合优质数学游戏资源,推动校际经验交流和区域教学协作,为数学游戏化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未来发展建议

为进一步发挥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应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第一,深化对游戏化教学作用机制的探究,关注不同类型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对游戏化教学的需求差异,推动分层、个性化数学游戏设计。第二,开发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智慧数学游戏,利用多媒体、智能平台等手段扩展数学游戏的时空范围,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效。第三,推进课程整合,鼓励教师跨学科协作,将数学游戏与语文、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内容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第四,构建常态化的游戏化教学教研共同体,加强一线教师、教研员、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反思,推动数学游戏教学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和推广。

结论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以其独特的趣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推动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实践表明,科学设计与实施的数学游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合作能力和自信心,有效改善了“怕学、厌学”现象。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游戏化教学体系,强化教师专业成长、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课程与评价机制,推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高质量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3,41(8):76-79.

[2]李静,张楠.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与成效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2,39(10):89-92.

[3]陈浩.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的策略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6(6):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