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的契合度研究
崔旭东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初级中学 221700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构建物理认知体系的关键时期,物理实验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对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培养科学思维意义重大。但传统教学中,部分实验内容过于注重理论验证,与学生日常生活场景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匮乏、知识迁移困难。推动物理实验与生活情境深度融合,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知物理规律,切实提升物理教学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一、初中物理实验与现实生活情境契合的现状分析
1.1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的特点与构成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围绕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核心知识模块展开,具有基础性、验证性与操作性特点。力学实验侧重探究力与运动关系、简单机械原理;热学实验聚焦物态变化、热量传递;光学实验围绕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电学实验则关注电路组成、电流电压规律。这些实验多以教材为蓝本,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验证物理定理,虽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实验技能,但在体现物理知识与生活关联方面存在局限。
1.2 现实生活情境融入物理实验的现有方式
当前,现实生活情境融入物理实验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其一,在实验导入环节,教师以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如用 “筷子在水中弯折” 引入光的折射实验;其二,将生活物品作为实验器材替代品,例如用矿泉水瓶演示液体压强。此外,部分学校尝试设计生活化主题实验,围绕家庭电路安全、太阳能热水器原理等生活议题展开教学,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物理实验与生活的距离,但整体融合深度与广度仍有待提升。
1.3 目前契合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已有初步融合实践,初中物理实验与生活情境的契合仍存在显著问题。实验设计多局限于知识验证,未能充分挖掘生活场景中蕴含的物理探究价值;生活资源的利用停留在简单替代层面,缺乏系统性开发;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生活化实验的教学目标把握不足,过度强调趣味性而弱化知识本质,导致学生难以建立起从生活现象到物理原理的思维链路,影响学习效果的长效性。
二、提升初中物理实验与生活情境契合度的策略
2.1 基于生活现象设计物理实验内容
从生活现象中提炼物理问题,是提升实验契合度的核心策略。教师可将日常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社会热点转化为实验主题,如以 “高层建筑逃生缓降器” 设计力学实验,探究摩擦力与重力的平衡关系;以 “智能手机无线充电” 为切入点,开展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究。通过此类设计,引导学生在熟悉场景中发现物理问题,激发主动探究欲望,实现知识从生活场景到学科体系的自然过渡。
2.2 利用生活资源改进实验器材与操作
充分开发生活资源,能显著增强实验的实践性与亲切感。教师可鼓励学生就地取材,用吸管、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用废旧灯泡拆解探究灯丝结构与导电性。同时,优化实验操作流程,将复杂仪器替换为生活化工具,如用手机传感器替代传统实验仪器测量加速度、光照强度。这种改进不仅降低实验成本,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资源整合能力。
2.3 创设生活化实验教学模式与场景
构建沉浸式生活化实验教学模式,需突破传统课堂边界。教师可模拟家庭、社区等真实场景开展实验教学,如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搭建微型太阳能发电系统,分析能源转化效率;设计 “家庭电路故障排查” 角色扮演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此外,借助虚拟仿真技术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中开展高风险实验,如模拟雷电天气下的避雷装置运行原理,提升教学的灵活性与安全性。
三、契合度提升的价值体现与发展趋势
3.1 提升契合度对物理教学与学生发展的意义
提升实验与生活情境的契合度,对物理教学与学生成长具有多重价值。教学层面,它能激活课堂氛围,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框架;学生发展层面,通过解决真实生活问题,可有效提升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与科学探究素养,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契合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要求。
3.2 契合度提升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方向
在推进实验与生活情境融合过程中,面临教学资源开发不足、教师专业能力受限、评价体系滞后等挑战。改进方向上,需加强校本课程资源建设,鼓励教师合作开发生活化实验案例库;开展针对性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情境创设与实验创新能力;改革评价标准,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纳入考核体系,推动教学实践持续优化。
3.3 初中物理实验与生活情境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初中物理实验与生活情境的融合将呈现智能化、跨学科化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发展,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兴场景将为实验设计提供更多素材;跨学科整合将打破物理与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界限,围绕 “新能源汽车技术”“生态城市建设” 等综合性议题开展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推动物理教学向更开放、更具实践性的方向发展。
四、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的深度契合,是推动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路径。通过优化实验设计、整合生活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可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能力。尽管当前融合实践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教育理念革新与技术发展,二者融合必将向更深入、更全面的方向演进,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新活力,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季英.基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刍探[J].成才之路,2025,(18):69-72.
[2]刘嘉龙.数字化技术赋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N].安徽科技报,2025-06-04(014).
[3]韩显恒.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爱好者,2025,(04):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