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念下建筑材料选择与设计创新
周向奎
新疆凯盛建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00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其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作为建筑项目的关键环节,对实现低碳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合理的材料选择和创新的建筑设计,不仅能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还能提升建筑的性能与品质。因此,深入研究低碳理念下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理念下建筑材料的选择策略
(一)基于资源特性的材料筛选
可再生资源材料是低碳建筑材料的重要来源。木材和竹材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具有较低的碳排放量。例如,在一些生态建筑项目中,采用经过认证的可持续森林木材作为结构材料,既保证了建筑的强度和稳定性,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垃圾的再利用也成为趋势。将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弃物掺入混凝土中,不仅可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降低碳排放,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一些项目利用建筑垃圾破碎后的再生骨料生产再生砖,用于非承重墙体的建造,有效减少了天然资源的开采。
(二)聚焦低碳生产工艺的材料考量
新型材料和生产技术的运用对降低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至关重要。再生材料的使用能够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从而降低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例如,再生塑料经过加工后可以制成建筑模板,其性能与传统木模板相近,但使用寿命更长,且减少了木材的砍伐。清洁生产技术在材料生产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一些水泥企业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通过优化燃料结构和余热回收利用,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与传统湿法水泥生产工艺相比,新型干法工艺的能耗可降低 30% 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 20% 左右。
(三)着眼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材料权衡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需综合考虑建筑的寿命和维护成本。一些低碳建材虽然初始投资较高,但从全生命周期来看,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和维护成本。例如,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的使用,虽然材料价格相对较高,但在建筑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采暖和制冷费用。以一座公共建筑为例,采用高性能岩棉板作为外墙保温材料,虽然初期投资增加了10% ,但在建筑使用 30 年的周期内,可节省能源费用约 30% ,同时减少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材料的耐久性和可维护性也影响着全生命周期成本。选择耐久性好的材料可以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降低维护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二、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创新方向
(一)模块化设计:高效与低碳的融合
模块化设计通过标准化、预制化的构件,实现了建筑的高效建造和低碳运行。以北京亦庄蓝领公寓项目为例,该项目整体装配率达到 92% ,是中国最高最大的模块化建筑群。在施工建造时,每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单元,房间的机电、管线、家具等 90% 在工厂完成预制生产。这种建造方式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建设周期,还带来了显著的减碳效果。建造过程中可节水 70% 并实现零污水排放,减少 80% 的建筑垃圾,节电 70% ,可循环材料利用率达到 90% 。在建筑运行期间,通过采用高性能保温隔热屋面、节能门窗、太阳能电池板等被动式节能措施,叠加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了建筑“零能耗”。
(二)智能化设计:科技赋能低碳建筑
智能化设计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了建筑能源的精准管理和优化运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环境参数和用户需求,自动调节建筑的照明、通风、空调等设备,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例如,一些智能建筑采用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并根据预设的舒适范围自动调整设备运行状态。当室内光照充足时,自动关闭部分照明灯具;当室内温度适宜时,减少空调的运行功率。此外,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居住体验,同时促进了能源的节约。用户可以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
(三)空间功能型设计:满足多元需求与低碳目标
研发新型空间功能型建材是满足人们对建筑空间需求和提升建筑项目科技感的重要途径。可调节隔断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灵活划分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例如,在一些办公建筑中,采用可移动的玻璃隔断,可以根据团队规模和工作模式的变化随时调整办公空间的大小和布局。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多元化需求,还减少了因空间改造而产生的材料浪费和碳排放。此外,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建材,如自清洁玻璃、调光玻璃等,也为建筑带来了更多的科技感和舒适性。自清洁玻璃表面涂有一层特殊的纳米材料,可以在阳光照射下分解有机污染物,保持玻璃的清洁,减少了清洁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和化学清洁剂的使用。
三、低碳建筑材料与设计创新的实践案例分析
(一)中建绿色产业园:“光储直柔”技术的示范
中建绿色产业园是全球首个运行的“光储直柔”建筑。办公楼 400 多平方米的屋顶上安装了大量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其生产的能源存储在锂电池储能设备中,并通过柔性用电管理系统向 8 个办公区、2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内的空调、照明、汽车充电桩和直流电器供电。据统计,该产业园运行一年,节电超 10 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超 33 吨、减少碳排放超 47 吨。“光储直柔”技术把大量城市建筑做成一个柔性荷载,充分利用分布式光伏产生的绿色电力,使建筑运行免受发电能力波动的影响,为低碳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二)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零能耗与智能化管理的结合
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是上海市首个零能耗永久性模块化建筑。它集合了模块化、零能耗、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多种绿色建筑技术为一体,并搭载了中建科技自主研发的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监测平台。该平台对各个分项用电数据和关键室内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并对项目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管理。与基于人类行为的传统管理系统不同,建筑要根据发电情况进行自我调节,这就要求平台精准分析建筑内所有用电设备特性,保障其正常运转。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建筑的零能耗目标,还为整个行政区域的能源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理念下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创新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材料选择方面,基于资源特性、低碳生产工艺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材料的碳排放和环境影响。在设计创新方面,模块化设计、智能化设计和空间功能型设计为建筑的高效建造、能源管理和空间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中建绿色产业园和上海璀璨城市综合楼等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低碳建筑材料与设计创新在实际项目中的可行性和显著效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低碳建筑材料与设计创新将在建筑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权.低碳经济理念下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相关探讨[J].新金融世界,2021(1).
[2]陈俊英.绿色低碳理念下化学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热固性树脂,2024(1).
[3]仲勇,傅艳华.低碳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