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保琴
青海拓思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一、引言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信息沟通不畅、协同效率低下、决策缺乏精准数据支持等问题。而智能化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的出现,为建筑工程管理带来了新的变革。BIM 技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关信息的详尽表达。它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管理,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了一个协同工作的平台,有效提升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 设计阶段
2.1.1 方案优化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利用 BIM 软件创建三维模型,通过调整尺寸、形状、材料等参数,快速生成多种设计方案。借助 BIM 技术可视化和模拟性特点,能直观对比分析不同方案,如通过光照模拟分析采光效果,能耗模拟评估能源消耗情况等。同时,邀请业主等相关方参与讨论,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从而选出最优方案,提高设计质量与客户满意度。
2.1.2 协同设计
建筑项目涉及多专业领域,传统设计模式下各专业各自为政,信息交流不畅,易出现设计冲突。而 BIM 技术提供共享协同设计平台,各专业设计师能在同一模型中工作。如结构设计师设计梁、柱时,可查看建筑设计师的墙体、门窗位置,避免构件碰撞;给排水和电气设计师布置管线时,可参考结构模型规划走向。通过协同设计,减少设计错误与变更,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
2.1.3 碰撞检测
建筑设计中,各专业设计冲突常见,如管道与结构梁、不同系统管线交叉碰撞等,施工中发现将导致大量返工。BIM 技术可通过碰撞检测功能,在设计阶段整合各专业模型,利用软件自动识别碰撞构件并生成报告,设计师据此调整优化设计,确保方案可施工,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2.2 施工阶段
2.2.1 施工进度管理
将 BIM 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结合,形成 4D 施工进度模拟模型。施工管理人员可直观看到施工各阶段任务、资源投入及进度安排,在项目实施中,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实时对比,若进度滞后,及时分析人力、材料、工艺等原因,并调整施工顺序、增加资源投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同时,4D 模型还可向业主等展示项目进展,增强沟通,提高管理透明度。
2.2.2 施工质量管理
利用 BIM 模型可视化和信息集成化特点管理施工质量。施工前将规范和标准集成到模型中,施工人员可直观了解质量要求与验收标准。施工中对关键节点和工序检查时,对比现场与模型,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标注记录并整改。此外,还能利用 BIM 技术评估已完成工程质量,分析数据总结规律,为后续施工提供改进依据,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2.2.3 施工安全管理
BIM 技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作用显著。通过建立施工场地 BIM 模型,模拟优化场地布置,规划材料堆放区、设备停放区和人员通道,避免因场地布置不合理引发安全事故。同时,利用模型分析评估施工安全风险,如高处作业、交叉作业、临时用电风险等,针对风险制定防护措施并可视化展示,进行安全交底。结合 VR 和 AR 技术,增强安全培训效果,预防安全事故。
2.2.4 工程量计算与成本管理
BIM 模型含建筑工程详细几何和构件属性信息,利用这些可快速准确计算工程量,如混凝土、钢筋用量和墙体面积等,相比传统计算方法更高效准确,减少计算工作量和误差。将工程量与市场价格结合,可实时估算分析成本,施工中根据进度和资源消耗动态监控管理成本,发现超支及时分析原因并控制,实现工程量计算与成本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
2.3 运营维护阶段
2.3.1 设施管理
在建筑运营维护阶段,BIM 模型为设施管理提供全面准确信息。运营维护人员可通过模型了解设施设备位置、规格型号、安装时间和维护记录等,便于日常巡检、保养和维修。设备故障时,可快速定位,查看技术资料和维护记录,缩短维修时间,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还能预测设备使用寿命,提前制定更新计划,降低突发故障损失。
2.3.2 能耗管理
建筑能耗管理是运营维护重要工作。BIM 技术与能源管理系统结合,实时监测建筑电力、水、燃气等能源消耗,分析能耗数据找出高能耗区域和设备,利用模型模拟优化能源利用效率,如调整空调运行参数、优化照明控制策略,实现节能减排。同时,为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决策依据,模拟不同方案效果,选择最优措施,提高建筑可持续性。
2.3.3 空间管理
对于大型商业建筑、写字楼等,合理空间管理关乎运营效益。BIM 技术帮助管理者了解建筑空间使用情况,包括面积、布局和使用状态等,通过分析数据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分配资源。如根据企业需求调整写字楼办公空间,优化商业建筑店铺布局,还可用于空间租赁管理,可视化展示可租赁空间信息,方便租户选择,提高租赁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BIM 技术应用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软件兼容性问题突出,不同厂商的 BIM 软件数据格式、模型精度不一,导致项目各参与方数据交互困难,严重影响协同效率;其次,人才缺口显著,既懂建筑专业又掌握 BIM 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高校课程更新滞后、企业培训不足,制约技术推广;再者,应用成本高昂,软硬件购置、人员培训等投入巨大,小型企业难以承担,技术应用中的风险还会增加额外成本;此外,传统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企业内部信息壁垒严重,无法充分发挥 BIM 技术的协同优势。
四、解决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中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需多方协同发力。政府与行业协会应加快制定统一的BIM 技术标准,规范数据格式与模型精度,监督标准落地执行;高校需优化课程体系,强化 BIM 技术教学,培养专业人才;企业要重视在职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定制化课程等方式提升员工能力,并建立激励机制。软件厂商应优化产品功能,提升性价比;政府可通过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应用;企业自身则需合理规划资源,探索合作共享模式降低成本。同时,建筑企业要积极革新管理模式,以 BIM 为核心重塑项目管理体系,优化业务流程,营造技术应用的良好氛围。
五、结论
智能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优势显著、前景广阔。通过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阶段的应用,能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升项目整体价值。但目前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专业人才短缺、应用成本高、管理模式不适应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其优势,需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等各方共同努力,建立标准、培养人才、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 BIM 技术成熟,其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所任.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设计与施工,2023,5(6):8-10.
[2]廖启林.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优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2022(8):31-34.
[3]谢舒可,王霞.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J].建筑与装饰,2023(5):43-45.
[4]王有为,王春晖,李证吉.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J].居业,2022(8):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