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数学多元跨界之趣,启思维融合创想新程
杨艳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陕西西安 710061
一、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未来学习具有深远影响。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数学的兴趣也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多元跨界融合”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它打破了学科界限,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多元跨界融合,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理解和应用数学,不仅提升数学素养,还能培养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小学数学“多元跨界融合”教学的意义
2.1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传统数学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计算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而多元跨界融合教学将数学与艺术、科学、生活等领域相结合,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图形时,引入美术中的图案设计,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发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2.2 培养综合素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小学数学多元跨界融合教学,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学会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培养综合素养。如在“校园绿化中的数学与科学探索”项目中,学生既要运用数学知识计算绿化面积、预算成本,又要结合科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有助于拓宽思维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相互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数学与编程的融合教学中,学生通过编写程序解决数学问题,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还能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算法和程序,培养创新精神。
三、小学数学“多元跨界融合”教学的策略
3.1 挖掘学科关联,整合教学内容
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在数学与语文的融合方面,可借助语文中的古诗词来理解数学概念。比如,在学习“倍数”概念时,引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让学生通过诗句中夸张的数字体会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同时感受文学的魅力。在数学与科学的融合中,以“物体的运动”为例,学生在科学课上了解物体运动的原理,在数学课上则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距离和时间,通过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运动规律,实现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
3.2 创设真实情境,开展项目式学习
真实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创设项目式学习情境。例如,以“环保行动——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为项目主题,学生首先要运用数学知识统计家庭或学校每天产生的垃圾量,计算不同类型垃圾的占比;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垃圾回收的流程和经济效益,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运用语文知识撰写环保倡议书,利用美术知识设计宣传海报,向全校师生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3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多元跨界融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素材。比如,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演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此外,在线学习平台还可以提供跨学科的学习课程和交流社区,让学生与不同地区的同学共同探讨问题,拓宽学习视野。
四、小学数学“多元跨界融合”教学的实践案例
4.1 《数剪窗花》——数学与民间艺术的融合
在三年级的《数剪窗花》课程中,教师以猜谜的方式引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随后,通过欣赏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窗花的形状和特点,揭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实践环节,学生历经尝试剪、选择剪、自由剪三次实践,在动手操作中提炼制作方法,并提出美化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抽象的几何概念具象化,不仅深化了对数学空间观念的理解,还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通过剪纸活动,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图形的对称性,同时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实现了数学与民间艺术的有机融合。
4.2 《包装的学问》——数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陕师大附小的唐丽老师在《包装的学问》一课中,以生活中的商品包装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多盒牛奶包装问题。学生们分组进行动手实践,通过摆放不同的包装方式,观察并记录所需包装材料的面积。在交流讨论中,学生们发现“重叠面积越大,包装越节约”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包装方案。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长方体表面积等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解决了包装中的数学问题。同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还提高了沟通协作能力,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五、教学效果与反思
通过实施小学数学“多元跨界融合”教学,学生在学习兴趣、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再感到枯燥,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展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对跨学科教学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内容整合和教学方法运用上存在一定困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充分,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表现。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加大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表现。
六、结论
小学数学“多元跨界融合”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挖掘学科关联、创设真实情境、利用信息技术等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在教学实践中,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充分发挥多元跨界融合教学的优势,就一定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