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训练对 COPD 伴肺气肿患者运动耐力与血气指标的作用
张萍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51
1.引言
COPD 伴肺气肿是呼吸系统常见慢性疾病,其特征为持续气流受限和肺组织过度充气,导致患者运动耐力下降、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风险增加。据统计,全球 COPD 患者约 3.8 亿,其中肺气肿患者占比超 60% ,且5 年死亡率高达 30‰ 。传统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但无法逆转肺功能衰退。肺康复训练作为非药物干预手段,通过运动训练、呼吸肌强化及心理支持,可改善患者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肺康复训练对 COPD 伴肺气肿患者运动耐力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 2024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于我院的 COPD 伴肺气肿患者 90 例。纳入标准: ① 符合 GOLD 指南中 COPD 诊断标准; ② 肺功能 FEV1/FVC<7 0% 且肺总量(TLC) >120% 预计值; ③ 稳定期患者(无急性加重 ⩾4 周)。排除标准: ①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② 认知障碍无法配合训练; ③ 近期接受肺移植或肺减容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45 例。实验组患者年龄 65.2±7.8 岁,男性 31 例( 68.9% ),病程 12.4±3.7 年,GOLD 分级Ⅲ-Ⅳ级 32 例( 71.1% );对照组患者年龄 64.7±8.1 岁,男性 29例( 64.4% ),病程 11.9±4.1 年,GOLD 分级Ⅲ-Ⅳ级 30 例( 66.7%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及长期家庭氧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肺康复训练,具体方案如下:
(1)呼吸肌训练。使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每日 2 次,每次 15 分钟。吸气时胸廓扩张,使 3 个球体全部浮起并维持 3 秒,呼气时缩唇缓慢呼出。
(2)耐力训练。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间歇性训练,初始强度为 50% 最大功率负荷,每周 3 次,每次 30 分钟(含 5 分钟热身及 5 分钟放松)。每2 周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强度,目标心率
静息心率 + ( 60%80% ) × (最大心率-静息心率)。
(3)心理干预。每周 1 次团体心理辅导,结合正念减压疗法(MBSR)缓解焦虑情绪,持续 6 个月。
(4)营养支持。入院时用 NRS 2002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依结果定制方案。饮食上,鼓励摄入优质蛋白、蔬果,控制碳水,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营养不良者给口服营养补充剂。定期监测饮食,根据摄入量和偏好变化,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患者获充足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5)健康教育。通过讲座、资料、视频等普及疾病知识,提升患者认知。详细讲解用药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等,强调规律用药。介绍康复训练目的、方法,现场示范吸入剂使用,让患者反复练习,鼓励日常坚持训练。
2.3 观察指标
(1)运动耐力。采用 6 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记录患者 6 分钟内最大步行距离(6MWD)。
(2)血气指标。采集桡动脉血 2ml ,使用血气分析仪检测 PaO2 及 PaCO2 。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结果
3.1 运动耐力变化
干预 6 个月后,实验组 6MWD 为( 438.2±51.7 )m,对照组为(333.3±41.2 )m,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56 , P<0.05 )。
3.2 血气指标变化
干预 6 个月后,实验组 PaO2 为( 68.7±5.9 ) mmHg ,对照组为( 59.1± 6.3)mmHg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 PaCO2 为(45.1±4.7 )mmHg,对照组为( 50.9±5.9)mmHg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干预 6 个月后血气指标比较(
,mmHg)

4.讨论
4.1 肺康复训练对运动耐力影响
COPD 伴肺气肿患者因肺过度充气导致膈肌低平、呼吸肌疲劳,进而限制运动能力。本研究中,实验组通过呼吸肌训练增强吸气肌力量,结合耐力训练提高心肺适应性,显著改善了运动耐力( P<0.05 )。三球式呼吸训练器通过可视化反馈帮助患者掌握正确吸气技巧,使膈肌移动度增加,从而扩大胸腔容积。间歇性功率自行车训练则通过优化氧气摄取效率,使患者最大摄氧量提升,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
4.2 肺康复训练对血气指标的优化作用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 COPD 伴肺气肿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显示,实验组 PaO2 提升, PaCO2 下降,提示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气体交换( P<0.05 )。这主要是由于,呼吸肌训练减少肺动态过度充气,降低气道阻力;耐力训练促进肺泡侧支通气开放,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心理干预通过缓解焦虑降低呼吸频率,减少无效腔通气。对照组血气指标无显著变化,进一步验证了肺康复训练的必要性。
5.结论
肺康复训练通过增强呼吸肌功能、提高心肺适应性及优化气体交换,显著改善 COPD 伴肺气肿患者的运动耐力及血气指标。
参考文献:
[1]王静.系统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OL].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5(4)[2025-04-18].
[2]胡文燕.综合性肺康复护理计划对住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20,49(S02):411-413.
[3]徐明娇.呼吸康复操联合护理专案模式在 COPD 合并肺气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24,22(34):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