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的气道护理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观察
殷佳妮
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卫生院 214107
临床针对重症肺炎患者,主要会在ICU予机械通气手段控制病情。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严重,ICU治疗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对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并加强重症肺炎护理研究,提高护理效果,促进康复[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 2024 年 2 月至2025 年2 月期间院内临床综合诊断为重症肺炎的 69例患者作为试验观察对象,试验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包括对照组(34 例)、观察组(35 例)。对照组中 13 例为女、21 例为男,年龄最小 63岁、最大 85 岁,均值( 71.11±0.46 )岁。观察组中 14 例为女、21 例为男,年龄最小 64 岁、最大 87 岁,均值( 71.13±0.49 )岁。两组基础资料信息统计学结果表示无统计学含义( P>0.05 ),具有可比性。选择条件:临床综合诊断为重症肺炎;临床资料齐全。剔除条件: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情况;认知与意识状态较差,无法配合完成治疗与护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手段开展护理工作:告知饮食与休息相关注意事项,持续对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监测,适当补充营养物质,注意观察气道与管道状况,避免气道或管道阻塞。
1.2.2 观察组
以对照组护理内容为基础,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气道护理工作:
(1)护理计划:开展患者全面评估,查阅相关文献,组织临床经验丰富护理人员分析重症肺炎护理影响因素,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并改进临床护理路径的气道护理计划。
(2)护理实施: ① 急性期:予足底按摩(每次按摩 20min ,每天 2 次)、早期肺康复护理(深呼吸训练)、雾化吸入。 ② 缓解期:健康教育(短视频播放、病案讲解,每次 15~20min ,每天 1 次)、改良体位引流(3/4 俯卧位体位引流,每天 2~3 次,每次 60~90min )、改良胸部叩击(排痰装置)。③ 康复期:心理支持(音乐疗法、家属视频支持、播放哲学电子书、自我暗示法等)、肺功能康复训练(每次 20~30min ,每天 2 次)。
1.3 判断标准
统计两组机械通气、ICU治疗、住院等时长,时间越短则表示康复效果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23.0 软件中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检验,分别用 x2 和t进行,分别用百分占比( % )和(平均数 ⋅± 标准差)表示,若(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组间数据比较,对比的对象之间结果 P<0.05 ,表现出显著差异,康复指标方面表示观察组康复效果更好:机械通气持续时长、ICU治疗时长、住院时长观察组分别为( 4.10±0.13 、 7.01±0.10 、 12.69±1.02 )d,对照组分别为( 5.63±0.36 、 9.41±0.85 、 16.64±1.08 )d,结果
、16.590、15.623,P均 =0.001 。
3.讨论
常规护理模式的应用,气道护理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不能充分发挥气道护理价值,护理效果达不到理想。临床护理路径的气道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手段,将临床路径理念作为指导,围绕患者,以具体病情及护理需求为基础,制定规范性的个性化气道护理方案,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机体舒适度,促进康复[2]。
结合文中研究结果,组间数据比较,对比的对象之间结果 P<0.05 ,表现出显著差异,康复指标方面表示观察组康复效果更好。分析原因可能为,重症肺炎的急性期,首要任务是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予足底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肺功能康复训练改善呼吸功能,雾化吸入扩张气道,有效稳定病情[3]。缓解期予改良体位引流、改良胸部叩击,以助于排除呼吸道分泌物,提高排痰效果。康复期予健康教育提高认知与自我护理能力,配合心理支持增强康复信心,增强整体疗效[4]。
综上所述,于重症肺炎患者中施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气道护理方式,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丽慧.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急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医药前沿,2021,11(23):135-136.
[2] 周婷婷.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合并心衰中的应用[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2):202-203.
[3] 沈礼丽,周礼霞.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护理中的效果[J]. 科学养生,2022,25(21):174-176.
[4] 常廷榆,孙凤玲.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母婴世界,2022,10(1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