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技术赋能湖北高校商科教育范式重构与未来人才生态构建研究
何柳
武汉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56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智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社会和产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商科教育作为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商科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与时代需求脱节的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湖北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众多高校,商科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研究数智化技术如何赋能湖北高校商科教育范式重构,并构建未来人才生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湖北高校商科教育现状与挑战
2.1 现状
湖北高校商科教育历经多年发展,成果显著。众多高校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开设了金融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热门商科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商科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湖北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专业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通过设置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让学生初步接触商业实践。
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部分高校迈出了积极探索的步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一些高校商科教育的重要特色。例如,部分高校与当地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导师,高校则为企业输送定制化人才。通过这种合作,学生有机会深入企业,了解实际业务流程,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此外,一些高校还积极组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
2.2 挑战教学内容滞后
在数智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商科教育内容更新缓慢的问题日益凸显。以市场营销课程为例,教材中仍大量充斥着传统的营销理论和方法,如 4P 营销组合、市场细分等,而对数字营销、社交媒体营销、大数据营销等新兴领域的涉及较少。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在面对新兴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手段时,往往不知所措。
2.2.1 教学方法单一
在湖北高校商科教育的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宛如一座难以撼动的“传统堡垒”。课堂上,教师站在讲台上,如同 位独角戏演员,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各种商科知识和理论,从市场营销策略到财务管理原理,从经济学原理到商业案例分析, 一刻不停。而学生们则像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在座位上机械地埋头记录,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的机会。教师很少停下来询问学生的想法和疑问,学生也没有勇气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激发起来。商科知识本应是充满活力和实践意义的,但枯燥的讲授却让它们变得晦涩难懂,学生对学习逐渐失去了热情。
更为严重的是,学生没有机会深入思考和探索商科问题。创新思维就像被囚禁在笼子里的小鸟,无法自由翱翔。他们只是机械地记忆教师传授的内容,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商业场景中,实践能力自然也无法得到有效锻炼。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课堂变成了他们的“煎熬之地”,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湖北高校商科教育的质量和声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亟待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2.2.2 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商科教育评价体系过度依赖考试成绩,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然而,商科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发展潜力。一些实践能力较强但理论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可能因此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3 师资队伍数智化能力不足
在数智化时代浪潮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商科领域,深刻改变着商业运营模式和管理理念。然而,湖北高校商科师资队伍却面临着数智化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
部分教师对数智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十分有限,难以将其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于新兴的数智化技术缺乏深入 习和了解,在授课时往往只能泛泛而谈,无法进行深入剖析和实际应用展示。由于缺乏相关实践经验, 生时显得力不从心,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教学。这导致学生在面对数智化商业环境时,缺乏应对能力和创新思维,难以适应未来职场的需求。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湖北高校商科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利于商科教育的创新与进步
三、数智化技术赋能湖北高校商科教育范式重构
3.1 课程体系数智化重构
开设数智化相关课程:在商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数智化相关课程,使学生掌握数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例如,在金融学专业中开设金融科技课程,介绍金融科技在支付结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跨学科课程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商科与理科、工科、文科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开设跨学科课程。例如,开设信息管理与商科融合的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商业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动态更新:建立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将数智化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和行业实践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动态。
3.2 教学模式数智化赋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在线上发布教学资源、布置作业、组织讨论等,学生可以在线上自主学习、提交作业、参与讨论等。线下教学则侧重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例如,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市场环境,让学生进行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投放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规划和学习建议。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推荐适合的课程和学习资源。
3.3 师资队伍数智化能力提升
在数智化技术赋能湖北高校商科教育范式重构的过程中,师资队伍数智化能力的提升是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效。教师培训与进修是提升教师数智化能力的基础途径。高校应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数智化技术培训和进修活动。一方面,邀请行业内的知名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分享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商业领域的最新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拓宽教师的视野。另一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Python 在商科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商业智能工具使用教程”等,帮助教师掌握实用的数智化技能。此外,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让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运营场景,了解企业对数智化人才的需求和数智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是激发教师参与数智化教学的动力源泉。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奖项,对在数智化教学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如颁发“数智化教学优秀教师”证书、给予物质奖励等。同时,将数智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体系,明确数智化教学成果在职称晋升和绩效评估中的权重,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将数智化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
引进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是充实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企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能够为学生带来最新的行业动 践案例。他们可以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运作模式, 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吸引企业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授课、指导实践项目,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4.1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共建产业学院: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产业学院可以开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定制化的人才。例如,湖北某高校与当地知名电商企业共建电商产业学院,开设电商运营、电商客服等专业方向,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电商人才。
共建实践基地:高校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实践基地可以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例如,高校与银行共建金融实践基地,学生在实践基地中可以参与银行的业务操作、客户服务等工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开展产学研合作: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校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企业可以获得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实现互利共赢。
4.2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改变以往以考试成绩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实践能力等,终结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多元化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个方面。例如,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报告、实践操作表现、团队合作情况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高校商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具有客观、公正、专业的特点,能够为高校提供客观的评价结果和改进建议。
4.3 培养学生数智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数智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湖北高校商科教育需着重培养学生的数智化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商业环境的变革。
开设数智化素养课程是关键举措。高校应在商科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数智化素养相关课程,构建全面且系统的课程体系。除“数据思维与决策” 课程外, 还可开设 商业应用”“区块链与商业创新”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能够深入 技术 养数智化思维。例如,在“人工智能与商业应用”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人 工智能在 面的应用,学会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挖掘数据价值,为商业决策提供支持。同时,强化信息安 也至关重要,让学生明白在数智化时代保护商业数据和个人隐私的重要性。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创始人分享创业经验,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全过程和关键要素。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意和项目的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支持,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商业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是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高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学科前沿知识,学习科研方法和技巧,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与教师和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合作,拓宽视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数智化技术为湖北高校商科教育范式重构和未来人才生态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通过课程体系数智化重构、教学模式数智化赋能、师资队伍数智化能力 升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湖北高校商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学生数智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等路径,可以构建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商科人才生态。
5.2 展望
未来,湖北高校商科教育应进一步加强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范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提升湖北高校商科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此外,还应关注数智化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商科人才。
参考文献:
[1]连军吴霞."税法"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4(26):61-64.
[2] 李华军, 邓烨宇. 新技术经济驱动下的会计人才培养: 研究演进与发展展望[J]. 湘南学院学报,2022,43(5):97-106.
[3]张云河.新商业模式下商科人才职业能力及实践进路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0,11(2):4.
[4]谷闪闪.新商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营销界(理论与实践),2020,000(003):P.1-
[5]孔祥维,王明征,陈熹.数字经济下"新商科"数智化本科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2(8):31-36.
作者简介:何柳(1989.11),女,汉族,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课题级别:一级学会课题
课题名称:数智化技术赋能湖北高校商科教育范式重构与未来人才生态构建研究.课题编号:SKKT-2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