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农民画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方法探究
陈楠 刘可心
1辽阳市第九中学 2锦州市凌河区福伦小学
摘要:农民在中国,不仅代表一种职业,而且代表了与自然和传统耕作相依存的广大农业,代表了千百年民间生活延续的辽阔的农村。农民画正是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门类。农民画扎根现实的土壤,多角度记录了农民的生活,农村的变化,记录了新农村欣欣向荣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关键词:农民画 美术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初中校园美育中融入农民画内容,组建农民画特色艺术社团是很好的文化传承方式。它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美术元素融入校园,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农民画这种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形式,使学生对本土文化有认同感。还能通过农民画的学习与创作增强美育熏陶,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达到以美立德,以美树人,以善储善,以美启真,以美养性,以美怡情,使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非遗进校园”是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引入学校教育的一种方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有较高的接受度。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开始形成个人兴趣爱好,对于艺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针对学生情况下面是对将非遗农民画融入初中校园,组建非遗农民画艺术社团实施的一些探究:
一、介绍农民画背景知识
农民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古至今都有农民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画兴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反映新中国农民生活和精神面貌的艺术手段而兴起。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画逐渐在全国多个地方形成各自的特色,并且在某些地区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例如:
(一)陕西户县农民画
陕西户县农民画是一种源于民间的传统艺术形式,它是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剪纸、壁画、年画、刺绣等汉族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户县农民画的特点在于它朴实无华的绘画语言,能详尽而生动地记录农村生产劳动的壮观场面、热烈活泼的节庆场景以及绚丽多彩的汉族民风民俗。这种艺术形式通常使用鲜艳的颜色、简洁的画面和大胆的想象力来描绘乡村生活的情景。它的风格可以被描述为浪漫稚拙,带有强烈的装饰意味,并且在古拙中流露出自然之美。
(二)南京六合农民画
源自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这里的农民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惯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六合农民画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反映农村生活的劳动场景,也有表现节日庆典、民俗风情的画面。此外,还有不少作品涉及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等。
(三)上海金山农民画
上海金山农民画是上海市金山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描绘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耕生活为主,展现了当地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金山农民画通常采用鲜艳、明快的色彩,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反映了江南地区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四)山东胶州农民画
山东胶州农民画指源自山东省胶州市(原胶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胶州农民画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生动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胶州位于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为胶州农民画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五)吉林东丰农民画
吉林东丰农民画取材于当地农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东北农村的自然风光、农业生产、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东丰农民画在构图上保持了简洁明快的特点,线条粗犷有力,形象生动。不仅描绘了农村生活,还包括了反映社会变迁、时代进步的主题,东丰农民画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被誉为中国“农民画之乡”。
(六)辽宁农民画
辽宁农民画反映了辽东地区农民的生活、风俗习惯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如大连庄河农民画构思新颖,造型稚朴,色彩饱满,富有寓意,充满自由浪漫的传统民间艺术情调和时代气息;本溪铁刹山民画以其农民、乡土、辽东风情为特色,致力于表现“忘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主题;丹东农民画深受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作品中常常融入鸭绿江边境风光等元素;鞍山岫岩农民画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浪漫的理想情感而闻名,它结合了满族民间艺术特点,如剪纸、刺绣等。这些地区的农民画都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表现手法以及深厚的地域特色,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二、分析农民画的艺术特色
(一)主题广泛
农民画在表现题材上通常反映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劳作场景比如耕作、播种、收割等农业活动,以及家庭生活中的烹饪、纺织等家务劳动;节庆风俗场景,如不同节日的庆祝活动,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以及地方特有的民俗活动等;农民画常见主题还包括对自然风景、动物、植物的描绘,以表达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感和敬畏之情;神话传说与历史表现形式故事也通过农民画的形式很好的传承了下来;还有表达美好寓意的题材如丰收、多子、长寿、幸福等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材。
(二)表现技法
农民画作为一种扎根于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艺术形式,其技法多样,既继承了传统的绘画技巧,也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具体技法如国画,版画、水粉、丙烯、综合材料等技法都可以作为农民画的表现形式。
在色彩上农民画通常采用艳丽的色彩来表达作品中的情感,使画面充满活力与生机。造型上,农民画往往采用夸张、直白的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绘画理论中的透视规则,追求自然美,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三)寓意深刻
农民画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将乡村生活的真实感受与理想化的美好愿景结合起来,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体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更是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愿,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意义。这种艺术形式对于研究中国农村文化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指导学生进行农民画创作
学生了解了农民画的相关知识后,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创作。
(一)选定主题
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家乡特有的农村生活场景,如种地、丰收、民俗、庆祝节日、吉祥寓意等场景。
(二)收集素材
根据确定好的主题,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乡村观察真实的乡村生活,记录下印象深刻的瞬间,或者查找相关书籍或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形象。
(三)设计草图
在草纸上根据搜集的素材进行再创作,勾勒出想要表现的画面,注意安排好画面的主次关系。草图阶段不必拘泥于细节,重点在于确定构图和主要元素的位置,同时赋予画面简单的色彩搭配。
(四)创作作品
在设计草图的基础上,在作品纸上丰富完善画面,用铅笔描绘出每个部分的形状和细节,引导学生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力量感,适当夸张某些特征以增强表现力。填色完成作品。
四、举办非遗主题艺术节
在学生了解农民画并创作出一定数量的农民画作品后,定期举办非遗农民画非遗艺术节。让更多的学生近距离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文化艺术的认识。对积极参与并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激励更多同学参与到此类活动中。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将非遗美术融入初中校园,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通过以上的论述将非遗项目农民画很好的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它有着多重意义,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还能够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让他们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总之,学习农民画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还能够在文化、情感、社会等多个层面给予他们积极的影响,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第一作者:陈楠(1990.5——)女,汉族,籍贯:河北省沧州市,单位:辽阳市第九中学,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第二作者:刘可心(1994.7——)女,蒙古族,籍贯:内蒙古通辽,单位:锦州市凌河区福伦小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