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体育趣味足球教学策略

作者

谢菊雄

榆林市明德小学 719000

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度的关键要素,而足球这种融合了技能、体能和团队协作的运动项目,在小学阶段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作用。在落实“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背景下,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得小学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愈发突显。传统足球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里常常把技能训练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小学生爱玩爱闹、爱游戏的心理特征,导致教学缺乏趣味性,影响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趣味足球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用游戏化任务、分层式活动之类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把技能训练和综合素养提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一、导入游戏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动好奇又爱模仿,趣味化足球活动能减轻学生对单调训练的排斥并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坚持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游戏化的足球训练既能提升控球、传球、射门这些基本技能,又能锻炼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从而提升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学生在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团队合作、遵守团队合作的规则[1]。趣味比赛之类的形式有助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模式并产生集体荣誉感,进而强化团队协作与规则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有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情绪体验丰富这些特点,所以在体育教学一开始就得好好利用游戏化策略来驱动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拿足球元素设计像“带球闯关”这种情境性热身游戏,把游戏名称设成“勇闯足球森林”,让学生带着球绕着“树桩”“小河”“岩石”之类的障碍完成任务,“足球运宝藏”也能这么玩,就当是探险队要把宝物(足球)安全弄回“基地”,这样既能锻炼控球能力又有意思,操作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规则并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挑战任务,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且有竞争意识的课堂氛围。其次在教学中加入角色扮演、背景音乐、奖励机制之类的元素也能增强教学沉浸感,比如说让学生充当“足球探险家”并设定任务关卡、通关标志还有积分奖励,这样能提高他们的目标感与成就感。在游戏的时候,教师要留意学生的的情绪反馈并且及时鼓励那些表现出众的学生以激发全班同学的参与热情,进而顺利地把课堂切换到正式的技能教学环节,给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身体方面基础。

二、采用任务驱动,分层构建技能训练

趣味足球教学里,学生间运动能力、协调性以及对足球的理解水平差别明显,所以得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用任务驱动构建分层化技能训练路径,这样全体学生才能有效参与并逐步提升[2]。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初步技能评估,了解他们带球、控球、传接球等的基础水平后再划分训练层级,基础层学生以“原地带球”“慢速控球”为主,靠重复练习增强控球能力、提高脚部协调性并建立控球信心,中等层级学生可安排“蛇形绕杆运球”“设置障碍区域带球”之类的任务来培育方向变换、视野控制和动作灵敏度的能力,能力较强的学生呢,教师能设计像“小组合作对抗”“攻防转换战术演练”这种高阶任务,使他们在动态复杂情境下提升综合技术和临场应变能力。训练实施的时候,教师要运用任务卡、挑战标识、时间记录等手段把可视化进步反馈给予不同学生,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完成自己任务,又能让他们学会观察别人、学习合作,并且可设立“挑战晋级制”或者“技能闯关卡”,促使学生从基础一步一步走向更高层次,形成层层推进、不断突破的训练路线,由于任务驱动和分层指导相结合,所以每位学生都能在合适难度范围学习,在持续挑战里得到成就感,进而增强自我效能感与持续练习的劲头,给全面提升足球技能奠定坚实基础。

三、融合竞赛,提升学生协作与规则意识

小学体育趣味足球教学里引入竞赛元素是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他们团队协作能力和规则意识的好办法,教师能把日常训练内容变成像“班级足球联赛”“足球技能挑战赛”这类有趣的竞赛形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

下巩固运动技能,享受竞技的乐趣[3]。

例如:在技能巩固的时候设置“合作传球得分”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多传几次准确的球,最后再射门得分,这不但检验学生的控球和传球技术还着重于传球时的合作意识和节奏把握,并且还能设置“越障碍射门”的比赛让学生在运球绕杆、跨过障碍的情况下完成最后的射门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与心理抗压能力。开展竞赛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比赛规则、轮换机制以及评价标准,这样才能把规则意识在真实情境下变成行为规范,并且设定像裁判、记录员、助教之类的学生活动起来,使更多学生参与组织和管理工作,进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时,学生要听队友的建议、分工合作、互相鼓励,这样协同意识和集体凝聚力才会不断提高。另外,教师还可以借着赛后总结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认识到合作的意义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把竞赛嵌入教学这种方式,不但拓宽了技能运用空间,还让规则学习不再只是空洞说教,而是在“真情境”里自然产生,从而有效推动学生全面素养的养成。趣味竞赛能够激发学生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为学生日后的体育学习和社会交往打下良好基础。

四、创新评价,关注过程性成长

趣味足球教学里,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一次性”评价方式无法全面的体现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表现情况,所以教师需要采用更为重视过程性和多元化且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态度、技能进步与心理成长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构建“技能成长档案”,把学生不同阶段的训练状况、技术动作掌握情况以及情感态度的变化用图表、照片、语音评价等方式立体地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能直观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课堂上的投入度、协作意识、遵守规则等情况这些维度给予像“热情之星”“合作达人”“规则守护者”之类的多种星级评价,这样能让学生在得到认可时增强自我效能感,与此同时评价维度不该仅关注技能水平,努力程度、学习态度、个体成长也得纳入评价标准,从而达成“人人有成长、处处能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小组活动与竞赛的时候,教师能发放“同伴评价记录表”来引导学生以具体事实和语言给同伴表现反馈,这样不但可提高学生观察力与评价能力,而且能够加强同伴间的正向互动,通过评价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让评价变成推动学习的力量之源。在应用的时候,教师得强化评价的正向引导作用,尤其要多关注和鼓励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借语言激励、单独反馈以及阶段性小目标的达成来让他们建立起信心,养成爱运动、不放弃的好习惯,如此构建的过程性评价系统不但丰富了教学手段,还让学生在快乐里成长并在参与中超越自己,进而达成“以评促学、以评促动”的育人目标。

结束语:

趣味足球教学情境设计丰富且教学形式灵活,能解决小学体育教学里“教与学脱节、练与玩割裂”的问题并达成“技能与兴趣、规则与合作”融合发展的效果。在日后的教学中,更需要侧重加强教师趣味体育教学设计能力以促使足球课程科学化、系统化发展,让孩子们在足球运动里既开心地玩又能扎实地学。

参考文献:

[1]李国栋.小学体育教学中足球趣味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体育教学与研究,2022,38(3):85-88.

[2]周建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足球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1,9(12):44-46.

[3]陈佳音.小学体育课堂趣味性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2,9(14):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