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策略

作者

李小彤

邹平市临池镇中心小学 山东滨州 256220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其中蕴含了大量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修养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内容。新课标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明确要求借助传统文化来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自信,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在德育的引领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并将其深度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1]。

一、提升教师素养,引领传统文化传承

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核心。提升途径包括阅读经典文献、参与学术研讨及教学培训等。通过阅读,教师能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形成独到见解;通过培训与观摩,可习得将传统文化巧妙融入教学之法,增强教学实效与吸引力。教师还需具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创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如结合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创设沉浸式教育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可组织传统文化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其内涵与价值,进而达成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学内容得以充实丰富,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

二、立足课本教材,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教师应当以教材为依托,围绕教材内容的主题、情感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活动。为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融合。认真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可以发现,其涵盖大量的传统文化,这也为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与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知识。在“我们当地的风俗”以及“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在“为父母分担”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引入《孝经》等经典书籍中的格言警句,也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孝道文化,培养学生敬老爱老、孝敬父母的意识和品德,实现对“百善孝为先”这一传统美德的传承。在“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活动园”板块开展书法、绘画等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感受汉字的艺术魅力,为学生介绍活字印刷术等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3]。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传统文化的探索兴趣

在德育理念的指引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助力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索的浓厚兴趣。同时,在传统文化的体验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德育目标。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重视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的系统性,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实现课程教学的德育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视频的形式播放中秋赏月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融入课程教学的场景中。其次,教师可让学生朗诵中秋节的诗词,激发学生对中秋节风俗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最后,教师讲述中秋节所蕴含的合家团圆的民族情感,阐述中秋节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价值。由此可见,在德育理念的引领之下,教师通过精心创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由衷的赞美之意。进而培育学生坚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最终达成德育渗透的既定目标。

四、拓展实践活动,体验传统精髓

除了创设课堂情境外,教师还应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亲身实践的操作过程中,细细品味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邃精髓,感悟其独特魅力。通过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民间游戏、传统节日庆典等活动,学生可以亲手触摸、通过亲身参与、真切体验,全方位感受传统文化所散发的独特魅力,以此为基础,更为系统、深入地领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与重大价值。

例如,在春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作春联、剪纸、灯笼等传统手工艺品的活动。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这些装饰品,并在制作过程中了解它们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寓意。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民间游戏和表演活动,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体验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这些实践活动具备显著的效能,可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已经无须赘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能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正确价值观念的建立有积极作用,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需以严谨且深入的态度,对教材内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展开全面、细致的挖掘工作,并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调整,促使传统文化在本学科教学中得到全面渗透、深度融合,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同时,达成对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与大力弘扬。

参考文献:

[1]陈素娟.浅谈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J].教育界,2023,(31):56-58.

[2]黄胜男.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3,(12):76-78.

[3] 朱名. 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合传统文化教学的实践策略[J]. 智力,2023,(30):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