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视角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技术
王超君
湖北金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咸宁市 437000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绿色建筑理念被广泛提倡,其强调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环境影响的最小化。与此同时,建筑工程管理作为项目成功的核心环节,其管理技术和理念的革新直接关系到绿色建筑目标的实现。探讨适应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的工程管理技术体系,完善管理流程、创新技术手段、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1 绿色建筑对工程管理的挑战与要求
绿色建筑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首先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要求项目管理不再局限于某一阶段,而需贯穿设计、施工、运营直至拆除的全过程,强调资源最优配置与环境最小影响,推动管理方式由传统的分阶段向系统化、集成化转变。绿色理念要求管理者具备前瞻性思维,统筹考虑建筑各阶段的能效与可持续性,提升全过程管理的深度与广度。其次,绿色建筑多学科融合特征明显,涵盖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环保材料与可再生能源系统等多个专业,项目复杂度显著提升,需管理团队具备良好的协同能力、跨专业沟通能力与绿色技术认知,以实现多专业协调与资源共享,提升项目整体绿色绩效。此外,绿色建筑初期投入高于传统建筑,对工程预算编制、施工工艺优化、材料选择与设备采购的经济性与环保性提出双重要求,需在保证绿色性能的前提下进行成本控制与效益权衡,确保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同时具备经济可行性。
2 绿色建筑视角下的工程管理关键技术
2.1 绿色设计管理
设计作为绿色建筑实践的起点,其科学性与系统性决定了项目能否实现节能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设计管理不仅是对传统设计理念的延伸,更是将节能、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在方案初期,应推行集成设计模式,将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等专业进行协同整合,通过统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同步设计,避免各专业间的设计冲突,提高设计效率与协调性。在空间规划上,应依据地域气候与地形条件,合理确定建筑朝向,优化结构形体与体量比,科学设置遮阳系统、开窗比例与自然通风路径,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与热能,降低对机械制冷与照明的依赖。同时,应严格对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关技术规范,借助 BIM 与节能仿真软件如 PKPM、EnergyPlus 等进行建筑能耗模拟与热工性能分析,准确掌握设计方案在能效与环境指标方面的表现,提前发现设计瑕疵并优化调整,从而避免因设计失误导致的施工返工与运行浪费。最终,绿色设计管理通过科学工具和前瞻理念的融合,有效推动绿色建筑在建设初期就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助力建筑项目实现节能减排与环境友好目标。
2.2 绿色施工管理
施工阶段作为绿色建筑理念从纸面走向现实的关键实施环节,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友好程度。绿色施工管理需要在人员、设备、材料、工艺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优化,首先在施工设备与工艺方面,应优先选用高效节能型机械设备和低噪声低排放施工技术,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扰动,同时提高施工效率。在建筑垃圾管理方面,应推行源头分类、过程控制与末端资源化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设置明确的分类回收点与标识,规范垃圾处置流程,推动建筑废弃物如模板、钢筋头、混凝土碎料的回收与再利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此外,积极引入预制装配式构件,如叠合板、楼梯段、管道井等,有助于减少现场湿作业工序与材料堆放,提高施工现场的整洁度与作业效率,有效抑制扬尘与噪声污染。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制定详尽的施工扬尘防控方案,落实地面硬化、裸土覆盖、喷淋降尘等措施,同时采取隔音棚、围挡与污水沉淀池等手段进行噪声和废水治理,防止污染扩散。通过全过程、全要素的绿色施工管理,不仅能够确保建筑项目在施工阶段实现节能减排与生态友好目标,也能增强企业的绿色竞争力与社会美誉度。
2.3 节能环保材料的选择与管理
在绿色建筑体系中,建材的选用与管理是贯穿项目始终的关键一环,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起着直接作用。首先,绿色建材的选择应遵循可再生、低污染、低能耗的基本原则,采用如高效保温材料、低辐射玻璃、环保型涂料、无甲醛板材等新型建材,这些不仅能有效提升建筑热工性能,降低能耗,还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升居住舒适度。其次,绿色建材的采购管理必须规范化与系统化,应建立严格的供应链审查机制,确保所有建材具有权威机构认证标识,并在进场环节加强抽检与备案,避免因假冒伪劣产品造成的质量与环保风险。同时,材料使用过程应引入信息化手段进行全流程管理,如通过二维码标识与软件系统对材料进行定位追踪,实时掌握采购、运输、入库、领用等环节,防止重复采购、库存积压及浪费。应建立材料生命周期管理台账,动态记录各类建材的消耗数据、替换周期与剩余量,为后期运营维护提供决策依据,最大限度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助力绿色建筑目标从源头落地实施。
2.4 信息化技术与 BIM 的应用
在绿色建筑日益复杂和精细化的背景下,信息化技术,特别是 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广泛应用,正在成为提升工程管理效率与绿色水平的关键工具。BIM 技术通过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在设计阶段,BIM 有助于精确模拟建筑构造、设备布置与管线走向,支持设计人员直观分析能耗路径、日照效果与通风效率,便于在方案初期进行多版本对比与节能优化,从而避免后期的资源浪费和结构冲突。在施工阶段,BIM 结合 4D 进度控制与 5D 成本管理,可以模拟施工过程、提前发现潜在问题,有效减少返工率与材料浪费,提高施工效率和绿色施工水平。更进一步,BIM 平台可嵌入能耗模拟、碳排放分析等绿色模块,在建筑运营阶段实现对能耗数据的动态监测与调整,辅助管理者优化运行策略,降低能耗与碳足迹。当 BIM与物联网(IoT)、大数据平台融合后,建筑管理更趋智能化,可实时获取建筑物的用电、水耗、空气质量等信息,实现自动调节与远程控制,使绿色建筑不再停留在设计与施工层面,而是转向高效可持续的智慧运营,真正实现绿色理念在全生命周期的落地执行。
结束语
在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绿色转型已势在必行。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加强从业人员绿色管理能力培训,深化 BIM、物联网等信息化工具的融合应用,实现工程项目从设计到运营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只有不断提升绿色工程管理水平,才能在实现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真正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杰. 建筑 工程技 术在 绿色 建筑中 的应 用探讨 [J]. 建设科技,2024,(S1):137-140.
[2]刘让华.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策略研究[J].城市开发,2024,(13):154-155.
[3]刘新.建筑施工管理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3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