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
蹇芳 王娟 刘珊
陕西汉中荣海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陕西省汉中市 724303
公路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通行安全、运输效率及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施工技术不断升级,但质量管理中仍存在材料控制不严、工艺执行不规范、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成为保障公路工程质量的核心任务。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监理队伍建设、管理体系构建、基础工作强化、过程控制优化等方面,提出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建议。
一、建立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制度保障,需明确“三个层次”的职责与关系,构建覆盖全流程的管理网络。
1.1 完善“三个层次”的质量控制体系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需形成“政府监督、项目监理、施工企业自检”的三级管控模式。
(1)政府监督:由交通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牵头,通过定期巡查、专项督查、飞行检查等方式,对工程质量法规执行情况、强制性标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重点核查参建单位资质、质量责任落实及重大质量隐患整改情况。
(2)项目监理:监理单位依据监理合同,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旁站、巡视、平行检验,对关键工序(如桥梁桩基浇筑、隧道二次衬砌)实行“签字放行”制度,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3) 施工企业自检:施工单位需建立“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公司抽检”的三级自检体系,配备专职质检员,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评定,确保自检覆盖率 100% 。
三级体系相互补充、层层递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管控网络。
1.2 理顺参建各方关系
明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的权责边界,是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
(1)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基于工程承包合同形成承发包关系,建设单位负责提供施工条件、按时支付工程款,承包单位需按合同约定完成施工任务并保证质量。
(2)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通过监理合同确立委托关系,建设单位授权监理单位行使质量监督、进度控制、投资管理等职权,监理单位需定期向建设单位汇报工程进展及质量状况。
(3)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为监理与被监理关系,监理单位有权对施工质量、工艺、材料等进行监督,承包单位需配合监理工作,对监理提出的整改要求及时落实。
通过合同条款明确各方权利义务,避免出现管理真空或责任推诿。
1.3 构建专业化的质量检验组织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组建多层级检验与质管组织:
(1)施工单位:在各施工班组设立质量小组,负责工序自检;项目部设立质检部,配备试验检测人员,对原材料、半成品及分项工程进行检验;公司总部定期派质检员进行飞行抽检,抽查比例不低于已完成工程的 10‰ 。
(2)建设单位:成立质量监督小组,联合设计、监理单位对关键部位(如路基压实度、路面抗滑性能)进行联合抽检,抽检结果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3)监理单位:设立现场监理组,按专业配备监理工程师(如道路、桥梁、隧道监理),对施工过程实施全程跟踪,对检验批、分项工程进行验收签字。
各组织分工明确、协同配合,确保质量检验无死角。
二、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需覆盖设计、材料、施工全流程,通过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2.1 设计质量控制
设计是工程质量的源头,需严格把控设计变更与技术交底环节。
(1)设计变更管理:重大设计变更(如路线调整、桥梁结构形式改变)需按程序报原审批部门批准,组织专家论证其技术可行性与质量安全性;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形成书面纪要,经建设单位确认后实施;设计单位可授权监理工程师审批小型变更(如局部尺寸调
整),但需事后补办手续。
(2)技术交底精细化:设计单位向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全面技术交底,重点说明设计意图、关键技术指标(如抗震等级、结构安全系数)及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班组长交底,明确工序质量控制点,如桥梁支座安装的平整度要求、隧道锚杆锚固力标准。
(3)设计缺陷修正:施工单位发现设计文件存在不详、漏误或易误解之处,需及时通过监理工程师反馈给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出具书面解释或补充文件,严禁擅自修改设计。
2.2 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质量直接决定工程质量,需从采购、检验、存储三环节严格管控。
(1)采购环节: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优先选择信誉好、产能稳定的厂家,如大型水泥厂、钢材生产企业;签订采购合同时明确质量标准及验收条款,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2)检验环节:原材料进场前必须经检验合格,如砂石料需检测级配、含泥量,沥青需检测针入度、延度;对疑似不合格的材料,进行双倍取样复检,仍不合格的坚决清场,严禁用于工程。
(3)存储环节:不同材料分类存放,如水泥需存放在防雨防潮的仓库,钢筋需架空堆放防止锈蚀,沥青需保温存储避免离析;对存储期过长的材料(如水泥超过 3 个月),需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是质量形成的关键,需针对各环节采取精准管控措施。
(1)分阶段重点管控:
准备阶段:核查施工方案审批情况、机械设备调试状态、原材料检验报告,对路基清表、模板安装等前期工序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不得开工。
实施阶段:对关键工序实行旁站监理,如连续梁浇筑时全程监控混凝土坍落度、浇筑顺序及养护措施;对隐蔽工程(如涵洞基底处理)进行联合验收,留存影像资料。
验收阶段:严格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不合格的立即返工,直至验收合格。
(2)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对常见质量问题(如路面裂缝、路基不均匀沉降)建立台账,分析成因并制定专项防治措施。例如,针对半刚性基层开裂问题,可通过优化配合比、控制碾压含水量、设置伸缩缝等方式预防。
(3)预防为主的风险管控:利用质量信息系统分析数据趋势,对潜在风险(如连续降雨可能导致路基积水)提前预警,采取预防措施(如开挖排水沟、覆盖防雨布),避免质量事故发生。
(4)工艺创新与优化:推广应用先进施工技术,如沥青路面智能摊铺系统(自动控制厚度与平整度)、路基冲击碾压技术(提高压实度),通过工艺升级提升质量稳定性;同时,总结本土化施工经验,形成企业标准或工法,如山区公路高边坡防护施工工法、寒区路面防冻施工技术指南。
三、结语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以监理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完善的管理体系为支撑,以强化基础工作为保障,以全过程控制为核心,实现“全员参与、全流程管控、全方位提升”。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发展,未来可通过引入 BIM 技术、物联网监测、人工智能分析等手段,构建数字化质量管理平台,提升质量管控的精准性与效率。同时,需持续加强人员培训,培育“质量第一”的企业文化,推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从“达标合格”向“优质耐久”升级,为我国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景超,陆春赫,刘英军.浅谈 WTO 与土建工程项目管理[J].北方交通,2007(2).
[2]颜志新.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J].湖南交通科技,200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G G10-201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
[5]李明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