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电力系统中垃圾焚烧发电与传统发电方式的对比分析

作者

孙晓玲

芜湖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一、引言

在当今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传统发电方式长期主导能源供应,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垃圾焚烧发电作为一种兼具垃圾处理与能源生产的新兴模式,正逐步崭露头角。它不仅能缓解垃圾处理压力,还能产生电能,为电力供应多元化注入活力。对两者深入对比,有助于明晰各自优劣,推动电力行业绿色、高效发展。

二、发电原理

2.1 垃圾焚烧发电原理

垃圾焚烧发电是将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至焚烧厂,经预处理去除不可燃物后,送入焚烧炉。在高温环境下,垃圾中的可燃成分剧烈燃烧,释放大量热能,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驱动汽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该过程实现了从垃圾化学能到热能,再到机械能、电能的转换。

2.2 传统火力发电原理

传统火力发电多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燃料。燃料在锅炉内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加热锅炉中的水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子高速旋转,与汽轮机同轴的发电机在电磁感应作用下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以燃煤发电为例,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是整个发电流程的初始能量来源。

2.3 传统水力发电原理

水力发电依托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位能。通过建设大坝等水利设施,抬高水位形成落差,水流经压力水管冲击水轮机,使水轮机旋转,水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子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电能。其能量转化过程为水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利用的是自然界水资源循环产生的能量。

三、能源效率

3.1 垃圾焚烧发电能源效率

垃圾焚烧发电能源转化效率受多重因素综合制约,其核心瓶颈在于垃圾自身的特性。生活垃圾成分复杂且波动性大,厨余、塑料、纸张等不同成分的混合比例时常变化,导致燃烧过程稳定性差,热能释放不均衡,直接影响后续能量转化效率。目前行业数据显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全厂发电效率约为 26% ,扣除厂内自用能耗后,供电效率仅能达到 22% 左右。提升效率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例如焚烧锅炉的主蒸汽参数受限于垃圾燃烧产生的腐蚀性气体,为控制设备防腐成本,同时受限于多数项目的中小型规模,难以采用更高参数的设计,目前多数项目的主蒸汽参数仅维持在4.0MPa 、 450C 到 6.4MPa 、 485°C 之间,远低于常规火力发电的蒸汽参数,这使得热能向机械能的转化环节损失较大,制约了整体效率的提升。

3.2 传统火力发电能源效率

传统火力发电凭借长期技术积累,在能源效率方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整体转化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以当前主流的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为例,通过采用更高的蒸汽温度和压力参数,其发电效率已能达到 45% 以上,扣除厂用电后,供电效率约为 39% ,较亚临界机组提升显著。多年来,行业通过持续优化燃烧技术、改进锅炉和汽轮机设计、采用高效除尘脱硫设备等手段,不断推动能源转化效率的进步。不过,实际运行中,由于燃料品质参差不齐,部分电厂使用的煤炭热值波动较大,加之一些老旧机组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实际运行效率往往低于设计值,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尤其在中小型机组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3.3 传统水力发电能源效率

水力发电在各类发电方式中能源效率表现尤为突出,大型水电站的整体发电效率可达 80%-90% ,这一优势源于其简洁的能量转化路径。水流的势能通过水轮机直接转化为机械能,过程中能量损失主要来自水流与设备的摩擦、水轮机内部的机械损耗等,相较于其他需要经过燃烧环节的发电方式,能量损耗环节大幅减少。同时,水电站的主要设备如水轮机、发电机等运行稳定,磨损程度低,维护成本相对较低,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运行效率。不过,其效率表现受地理条件制约明显,大型水电站依赖天然形成的大落差和充足水量,而小型水电站往往因水头不稳定、设备规模较小、技术水平有限等因素,效率普遍低于大型电站,部分小型水电站的效率甚

至只能达到 60%-70% 。

四、环境影响

4.1 垃圾焚烧发电环境影响

垃圾焚烧过程中,若处理不当会产生多种污染物,其环境影响曾引发广泛关注。燃烧产生的烟气成分复杂,包含大量颗粒物,这些微小颗粒可深入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健康威胁;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不仅会腐蚀设备,还可能形成酸雨破坏生态;而二噁英作为一种强致癌物质,其毒性极强,即使微量排放也可能对环境和生物造成长期危害。不过,随着环保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垃圾焚烧厂已构建起完善的烟气净化系统,通过袋式除尘器高效去除颗粒物,利用脱硫、脱硝设备降低酸性气体排放,采用活性炭吸附等技术对二噁英进行深度处理,多数项目已能稳定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此外,焚烧产生的炉渣经处理后可用于制作建筑材料等,实现资源化利用,但飞灰因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需按照危险废物管理标准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后安全填埋,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使垃圾焚烧发电在环境可控性上得到显著提升。

4.2 传统火力发电环境影响

传统火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广泛性,其污染物排放是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诱因之一。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时,会释放巨量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温室气体,其持续累积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极端天气频发等一系列生态危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则是酸雨形成的核心原因,酸雨不仅破坏森林、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还会腐蚀建筑古迹和工业设备;同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包括PM2.5 等细颗粒物,可直接进入人体肺部并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尽管近年来火力发电厂不断升级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备,污染物排放浓度有所降低,但由于其庞大的装机规模和燃料消耗量,总体排放量仍居高不下,仍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需要重点管控的领域。

4.3 传统水力发电环境影响

水力发电虽被视为清洁能源,但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逆性,且影响范围广泛。大坝的建设直接阻断了河流的自然流淌,破坏了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洄游通道,导致许多依赖洄游繁殖的物种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打破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物质循环平衡;水库蓄水后,大面积的土地被淹没,不仅导致植被消失、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还使库区周边的土壤环境发生改变,可能引发盐碱化等问题;同时,水体的巨大压力和地质结构的改变,可能诱发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此外,水库形成后,水体的蒸发量增加、水流速度减缓,会影响局部气候的湿度和温度,还可能导致库区水体富营养化,进一步破坏水生生态环境,这些影响往往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现其全部后果。

五、结论

垃圾焚烧发电与传统发电方式各有优劣。垃圾焚烧发电在垃圾处理、能源再生方面优势明显,能缓解垃圾围城困境,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但其能源效率有待提升,环境管理需持续加强。传统火力发电技术成熟、供电稳定,可应对大规模电力需求,不过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严重,面临节能减排巨大压力。传统水力发电清洁高效、运行成本低,受地理条件限制大,生态影响不容忽视。未来,应综合考量能源需求、环保要求与资源状况,促进多种发电方式协同发展,推动电力系统向绿色、低碳、高效转型。

参考文献

[1]刘浏波.A企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24.

[2]张利娟,张睿,刘冬.燃煤耦合垃圾焚烧发电系统的全流程模拟与评估分析[J].洁净煤技术,2023,29(09):109-116.

[3]陈佳斌.感知压力对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公众接受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