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对策
岳海燕
通辽市图书馆 028000
摘要:“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应积极拥抱数字化进程,通过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以及面向社区的综合性文化服务等多方面措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和质量,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体验。公共图书馆可以将提供电子图书、期刊等数字资源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数字阅读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服务对策
引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深入了解公共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进行的“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资源建设上的进展以及在阅读推广上的改进等尝试。以服务设施方面,基础设施滞后,计算机设备有限,服务效能方面,图书检索定位不精确,人员队伍存在缺陷等问题为出发点,探索“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途径,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工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一、应用先进技术,融合多元服务渠道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需要维持读者阅读的吸引力,并满足其数字化需求,以保证信息服务的广泛覆盖。据《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3年成年国民的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到了80.3%,反映了广大用户对于数字阅读服务的高度需求。针对这一趋势,图书馆可以引入如人工智能(AI)、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以优化信息检索和个性化推荐系统。使用AI技术,图书馆能够根据用户的阅读历史和偏好,智能推荐相关的图书和资料,提高用户满意度和资源利用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来构建一个稳定可扩展的数字资源库。运用云平台,图书馆能够存储大量的电子书籍、学术论文和其他数字资源,并确保用户能够高效访问这些资源。云技术的使用可以减少对物理空间的依赖性,还可以利用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增强用户体验感。
二、加强阅读引导,助力全民深入阅读
在数字化浪潮中,公共图书馆的传统角色正在发生转变。根据《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尽管2023年中国城镇成年国民中仅有15.5%表示使用过公共图书馆,但这一群体的满意度却高达78.7%。这表明在提供高质量阅读体验方面,图书馆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图书馆需加强阅读引导,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入地阅读,这既是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对读者需求的积极响应。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的读者群体设计定制化的阅读项目。图书馆近年来积极推行“图书馆+”新概念,整合民宿、文创等多个领域的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公共阅读服务的形式,以此应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这一策略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助力深化读者的阅读体验,展示了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新价值。在“图书馆+民宿”的合作模式下,图书馆抓住机遇,结合文旅融合的服务网络,与民宿共建“民宿书吧”,为全区150家星级民宿配置图书、报刊、阅览架等资源。同时,配送适合民宿特色的文旅数字资源,将图书馆与民宿进行融合,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另外,图书馆引进社会力量,通过馆中馆的模式,设立“木棉花开”文创小馆,结合崇明深厚的土布文化开展文化创意的“土布文创”手工作品制作,每月定期开展活动,从2019年至今,共接待读者5万多人次,既增加了图书馆的人气,又丰富了读者活动内容。
三、服务设施的创新
1.馆舍建设上,空间设计特色化
公共图书馆在空间设计中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如物联网、智能识别等,打造智慧馆舍空间。在馆内安装智能门禁、自助借还书机等智能设备,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利用RFID技术实现借还图书的自动化和无人值守,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也增强了馆舍空间的科技感和现代感。如今,公共图书馆不仅是读书场所,更是社交空间,可以利用空间设计打造社交化、多元化的阅读空间。例如,在馆内构建多功能休闲阅读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并配备人气咖啡馆、书店、餐厅等配套服务,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舒适度;利用数字化技术,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打造具有虚拟真实感的数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远程查询、借阅和阅读服务。
2.服务设备上,服务终端多元化
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通过移动端App提供借还书等服务,或为读者提供可以在任何地方查询和借阅图书的移动端服务,可以大幅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便利性和灵活性。现代化智能化的自助服务设备可以为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例如,自助借还书机、自助办证机等装备可以极大地提升借还书、查询等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设备,如语音导航、人脸识别等,并使服务设备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在服务设备层面,构建多元化的服务终端,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打造个性化的多媒体服务终端,如提供VR、AR实景浏览、数字阅读等多种多媒体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内容。
四、服务资源的创新
1.资源建设上,资源形式数字化
数字资源库是一种由数字化资源组成的、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数字化文化资源库,包括文化遗产、文献、图片、音视频等各种资源,极大拓展了用户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方法。数字资源库采取自由开放的模式,为读者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和深度挖掘公共文化知识的平台。每个公共图书馆都拥有自己的馆藏特色和专业领域,通过将这些馆藏资源数字化,丰富图书馆的服务资源,打造出更具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库。
2.文献传递上,信息资源导航化
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官方网站上建立信息资源导航平台,该平台主要功能是提供信息资源查询、推荐、导读等服务。该平台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分类目录浏览、资源推荐等多种方式,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平台与读者的移动终端、社交平台等进行连接,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够浏览、查询和分享信息资源。
结论: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应进一步深化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强化知识的深度挖掘与高效传播,引导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持续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知识的广泛传播。为了探究大众传媒在主流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及其优化策略,现采用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国家如何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以及主流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的不协调性。
参考文献:
[1]邓勇攀. 基于“互联网+”思维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创新探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8, (07): 142-143.
[2]魏文静. 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 数码世界, 2018, (04):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