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群众主体性视角下传统节日村晚的组织流程优化与参与意愿提升研究

作者

米花·阿勒别克

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人民政府 835811

引言:

传统节日村晚作为中国农村地区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历经多年传承,已经成为农村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是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还是在地方性的节庆活动中,村晚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不仅是村民展示个人才艺、表演传统文艺节目的平台,也是强化村民集体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当代社会变革和农村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节日村晚的组织和参与方式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目前,尽管各地村晚活动形式丰富,但其组织和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活动的组织流程不够精细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群众的参与意愿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村晚的效果和其文化传承的意义。如何从群众主体性视角出发,分析影响传统节日村晚参与意愿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组织优化方案,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传统节日村晚的现状分析

1.1 传统节日村晚的文化功能与社会意义

传统节日村晚作为地方性节庆活动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乡村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现,还扮演着促进地方文化认同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角色。村晚活动通常融合了舞蹈、歌唱、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情。通过这些活动,村民得以展示自己的才艺,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了了解地方文化的机会。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的推进,传统节日村晚的形式和内容逐渐面临与时俱进的压力。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兴趣和参与度较低,传统活动的吸引力正在逐步下降。因此,探索新的组织模式和创新的活动形式,已经成为提升村晚吸引力和参与意愿的关键。

1.2 传统节日村晚的组织面临的问题

尽管传统节日村晚在乡村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组织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策划与组织流程的单一性:许多村晚活动的策划仍停留在传统的形式,活动内容多以老百姓熟悉的歌舞、相声等为主,缺乏创新和特色。活动的流程较为固定,缺乏灵活性和与时俱进的变化,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参与形式的局限性:传统节日村晚的组织往往由少数人主导,群众的参与渠道较为单一。多数活动内容由主办方决定,缺少广泛的群众互动,导致部分村民的参与热情不高。

组织效率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由于乡村地区资源相对匮乏,村晚活动的资金和人员配置往往受到限制。加之部分活动的组织者经验不足,导致活动的执行效率较低,不能充分发挥村晚的文化作用。

1.3 群众主体性视角下的问题分析

在传统节日村晚的组织过程中,群众主体性问题尤为突出。群众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其意愿和需求往往未得到充分体现。这种情况导致了部分活动的低效开展,甚至影响了节日的整体氛围。尤其是在活动策划和内容设计上,群众的参与感较弱,缺少与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深度结合。因此,从群众主体性视角分析传统节日村晚的组织和参与机制,已成为提高活动效果和群众参与度的关键。

二、提升群众参与意愿的策略

2.1 强化群众自主参与与意见反馈机制

要提升传统节日村晚的参与意愿,首先需要加强群众的自主参与感。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设立意见征集机制、开设参与平台等方式,让村民能够主动提出活动的内容建议,并参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通过这种方式,村民不仅能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还能够增加与活动的情感连接。

2.2 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融入现代元素

传统节日村晚的内容和形式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可以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化的表演形式,如融入多媒体技术、互动环节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此外,可以结合地方特色,推出具有地方文化特点的创意节目,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参与。

2.3 优化组织流程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为了确保活动的高效开展,应优化村晚的组织流程,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活动有序推进。同时,在资源配置上,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资金、物资和人员,避免资源浪费,提升活动的执行效率。

三、传统节日村晚的文化传承价值

3.1 增强地方文化认同感

传统节日村晚作为地方文化的展示平台,不仅是村民聚会和娱乐的场所,更是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村晚能够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3.2 促进代际文化交流与传承

村晚活动为不同年龄段的村民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年轻一代可以通过与老一辈的互动,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艺术魅力。这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年轻一代树立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3.3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社会和谐

传统节日村晚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村晚活动的组织,可以提升乡村的文化氛围,促进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同时,社交平台和群众参与机制的建立,也有助于增进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乡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村晚作为集体文化活动的代表,能有效提升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成为乡村文化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这一活动,乡村的独特文化能够得到更好地传递与发扬,推动乡村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四、结语

传统节日村晚不仅仅是一个节庆活动,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社会功能。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晚不仅是村民交流与娱乐的平台,也是文化认同与乡村凝聚力的象征。从群众主体性视角出发,优化组织流程,提升群众参与意愿,已经成为现代村晚活动成功举办的关键。通过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并优化资源配置和组织流程,能够有效提升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进而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地方经济的繁荣。通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未来的村晚将不仅仅是文化的延续,更是乡村社会创新和振兴的推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统节日村晚将在传承文化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乡村文化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范贝贝,李瑾,冯献.“以人为核心”导向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评 价 研 究 —— 以 北 京 市 生 态 涵 养 区 为 例 [J]. 农 业 图 书 情 报 学报,2023,35(09):80-90.DOI:10.13998/j.cnki.issn1002-1248.23-0505.

[2] 王超.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23.DOI:10.27277/d.cnki.gsdnu.2023.001300.

[3] 李玉基,龙圣锦.乡村振兴战略法治保障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30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