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内化与教师队伍核心能力建设研究
钟毅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浙江省杭州市 310053
2023 年 9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包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育家精神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思政课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将思政课教学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化方法研究
1.1 认知建构法
认知建构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理解。
1.2 情感共鸣法
情感共鸣法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思政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思政课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等方式,触动学生的心灵。
1.3 实践体验法
实践体验法强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思政理论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政课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的思政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高效思政课教学实践内化的主要内容
2.1 政治认同内化
政治认同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在思政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政治理念和政治发展道路,可以通过讲解我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显著优势,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
2.2 道德修养内化
道德修养内化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思政课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道德规范、道德榜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2.3 法治观念内化
法治观念内化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思政课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法律知识、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2.4 文化自信内化
文化自信内化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思政课要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化典故、介绍文化名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核心能力构成
3.1 政治素养能力
政治素养是思政课教师的首要素养。思政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师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思政课教师还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政治问题。教师要关注时事热点,将时事热点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2 理论阐释能力
理论阐释能力是思政课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能够准确、清晰地阐释思政理论知识。教师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思政课教师还要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比喻教学等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3.3 教学创新能力
教学创新能力是思政课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思政课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料、布置作业、组织讨论等,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
3.4 实践指导能力
实践指导能力是思政课教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能力。思政课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教师要能够设计合理的实践方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师还要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核心能力建设研究
4.1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学校要建立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政治理论讲座,为教师解读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学校还可以鼓励思政课教师自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平台。
4.2 开展教学培训与研讨
学校要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学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4.3 鼓励教学创新实践
学校要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创新实践,为教师提供创新的空间和支持。可以设立教学创新基金,对教师的教学创新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学创新激励机制,对在教学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4.4 强化实践锻炼指导
学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教师深入了解社会现实问题。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师实践指导团队,为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实践指导团队可以由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专家组成,为教师设计实践方案、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等提供专业指导。
五、总结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内化与教师队伍核心能力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家精神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思政课教师要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化方法包括认知建构法、情感共鸣法和实践体验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将思政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高效思政课教学实践内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认同内化、道德修养内化、法治观念内化和文化自信内化等,这些内容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核心能力构成包括政治素养能力、理论阐释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思政课教师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正.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77(7):28.
[2] 王志挺,王仲宙,朱华,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下高校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24(10):20-25.
[3] 陈旭,郭丽光.新时代终身教育保障体系构建的困境、逻辑理路及实践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4(10):13-19.
[4] 王喜 . 终身教育背景下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战略转型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3(S1):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