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前景
王磊
盐城市中医院 江苏省盐城市 224002
一、引言
在医疗需求持续增长与医疗资源紧张的矛盾下,传统医院信息系统渐显局限。人工智能作为前沿科技,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为医疗行业注入新活力。它能对海量医疗数据深度挖掘,精准辅助医疗决策,优化业务流程。将其融入医院信息系统,有望重塑医疗服务模式,提升整体效能,开辟医疗发展新路径。
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医疗诊断效率与准确性
2.1 医学影像智能诊断
医学影像在疾病诊断中至关重要,但影像判读依赖医生经验且耗时久。人工智能技术借助深度学习算法,可快速解析 X 光、CT、MRI 等影像。例如肺部 CT 影像,AI 能精准识别肺结节,标记位置与大小,计算其恶性概率,为医生提供量化参考。某三甲医院引入 AI 影像诊断系统后,肺结节检测灵敏度提升至 95% ,误诊率下降 20% ,极大缩短医生读片时间,提高早期疾病检出率。
2.2 临床辅助决策支持
临床决策复杂,易受主观因素影响。人工智能整合患者病历、检验结果、医学文献及临床指南等多源数据,构建精准决策模型。面对糖尿病患者,AI 可依据血糖波动、并发症情况、用药史等,推荐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调整、饮食运动建议等。某医院糖尿病管理 AI 系统使患者血糖控制率提升 15% ,助力医生做出更科学、规范的诊疗决策。
2.3 疾病风险预测
通过分析大量历史医疗数据,人工智能可对疾病发生风险进行预测。针对心血管疾病,AI 结合患者年龄、血压、血脂、家族病史等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提前预警高风险人群,促使医生采取预防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预防性用药等,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有研究表明,运用 AI 风险预测模型,可使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首次发病风险降低 10%-20% 。
三、人工智能优化医院病历管理
3.1 病历自动化生成
传统病历书写耗费医生大量时间与精力,且易出现书写不规范、信息遗漏等问题。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自动抓取患者就诊信息,包括症状描述、检查结果、诊断过程等,按照规范格式生成电子病历。医生只需核对关键信息,大幅提高病历书写效率与准确性,让医生有更多时间专注患者诊疗。
3.2 病历质量智能监控
人工智能依托自然语言处理和规则引擎技术,对病历实施全流程实时质量监控。系统预设数千条校验规则,涵盖核心数据完整性(如入院记录中的过敏史必填项)、诊疗逻辑一致性(如术后记录与手术名称匹配度)、术语标准化(如 ICD-10 编码与诊断名称对应)等维度。当医生录入病历时,AI 能即时识别问题并弹窗提示,例如发现“高血压三级”诊断却未记录血压数值时,自动标注缺失项并建议补充。某妇幼保健院应用该系统后,不仅将病历甲级率从 80% 提升至 90% ,还使病历返修率下降 40% ,既减轻了质控人员的工作负担,也为后续医保结算、临床教学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基础。
3.3 病历数据挖掘与分析
人工智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非结构化病历文本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再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深度挖掘潜在价值。系统可对数十万份病历进行聚类分析,如识别出某类肺炎患者的共性症状与易感人群特征;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发现特定抗生素与术后感染率的隐性关联。某肿瘤医院利用 AI分析 5 年乳腺癌病历数据,发现 HER-2 阳性患者采用双靶向治疗方案的复发风险比单靶向治疗降低 23% ,这一结论为临床治疗指南修订提供了关键依据,也加速了个性化诊疗方案的落地进程。
四、人工智能助力医疗资源合理调配
4.1 智能床位管理
医院床位资源紧张且调配复杂,尤其在三甲医院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传统人工调度常因信息滞后导致床位利用率失衡。人工智能通过整合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患者住院时长预测数据(结合病种、治疗阶段、并发症等因素)、手术安排表、各科室实时流量及急诊优先级等多维信息,构建动态床位需求模型,实现分钟级的床位状态更新与智能调配。系统能提前72 小时识别出具备出院或转科条件的患者,自动向主管医生推送提醒,同步为新入院患者匹配最合适的床位(如术后患者优先安排靠近护士站的床位,传染病患者自动分配至隔离病区),并通过可视化界面实时展示各科室床位使用情况。某省级综合医院在引入智能床位管理系统后,不仅将床位周转率提升 20% ,还使急诊患者入院等待时间从平均 4.5 小时缩短至 1.8 小时,有效缓解了“住院难”与“床位空转”并存的矛盾,在流感高发季等峰值时段展现出强大的资源调度弹性。
4.2 手术室排程优化
手术室作为医院高成本核心资源,其使用效率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能力与患者满意度,传统人工排程常因手术时长预估偏差、医生时间冲突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人工智能通过历史手术数据训练的预测模型,能精准预估不同术式的平均时长及浮动范围(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预估误差可控制在 15 分钟内),同时整合医生排班表、麻醉师资源、手术器械准备进度、患者术前检查完成情况等约束条件,运用遗传算法或模拟退火算法生成全局最优排程方案。系统支持动态调整,若某台手术提前结束或临时加台,可在 5 分钟内重新优化后续排程,减少手术室闲置时间。某大学附属医院引入该系统后,不仅将手术室利用率从原来的 68% 提升至 94% ,还使患者平均手术等待时间从 7 天缩短至 3 天,同时降低了医护人员因排程混乱导致的工作疲劳度,手术团队满意度提升 32% ,实现了医疗资源效益与人文关怀的双重提升。
4.3 药品库存管理
药品库存管理需在保障临床用药连续性与控制库存成本间找到平衡,传统管理模式常因人工预估偏差导致短缺或积压(尤其是保质期短的生物制剂)。人工智能通过分析医院信息系统中近 3 年的药品消耗数据、季节性疾病发病规律(如冬季呼吸道药物需求激增)、周边区域疫情趋势、医保政策调整等影响因素,构建动态需求预测模型,实现对 5000 余种常备药品的精准库存管控。系统能自动设置安全库存阈值,当某类药品库存低于阈值或临近保质期时,立即向药剂科推送预警信息,并生成包含采购量、供应商选择、到货时间的建议方案,同时结合智能药房机器人实现药品自动分拣与上架。某市中心医院应用该系统后,不仅将药品库存周转率提高 30% ,还使急救药品短缺事件从年均 12 起降至 0 起,过期药品损耗金额从每年86 万元降至 21 万元,在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医院运营成本,让有限的医疗经费更高效地服务于患者诊疗需求。
五、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在医疗诊断、病历管理、医疗资源调配等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显著提升医疗效率、质量与资源利用效益,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然而,其应用也面临数据安全、伦理规范、技术标准统一等挑战。未来,需政府、医疗机构、科研团队与企业协同合作,完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与伦理监管,持续优化技术,促进人工智能与医院信息系统深度融合,为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智能医疗惠及更多民众。
参考文献
[1]彭德梅.基于人工智能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与性能优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3,35(23):26-28.
[2]张莹,高玥,刘温文,等.医院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现状与未来建设策略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22,39(08):6-10.
[3]孙秋菊,彭阳阳.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创新应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5,9(03):188-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