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赫哲印记—松花江流域渔猎非遗的文创活化与叙事设计

作者

邵文娅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一. 赫哲渔猎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赫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总人口约 5300 人,其渔猎文化孕育于松花江流域的寒地生态环境中,承载着“夏捕鱼、冬猎兽”的生产智慧、鱼皮服饰制作等独特技艺,以及对自然“取之有度”的敬畏信仰,在 2006 年5 月 20 日,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赫哲族传统渔猎生产方式逐渐式微,年轻一代外出务工导致非遗技艺传承断层——目前渔猎技艺传承人不足 50 人,部分核心技艺面临“人亡艺绝”的风险。

文创产品作为文化符号的具象载体,既能将抽象的渔猎文化转化为可触摸、可使用的消费产品,又能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例如,鱼皮画不再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可转化为装饰画、笔记本封面日用品品,让更多人通过消费接触文化内核。因此,探索赫哲渔猎文化与文创设计的融合路径,对打破传承困境、激活文化生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旨在系统挖掘赫哲渔猎文化的历史内涵与民族特色,提炼出可转化为文创符号的核心元素。同时,结合叙事设计方法,将具代表的生产场景融入产品设计,增强文化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与市场现存问题,最终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与推广模式,为非遗文创落地提供可操作的方案。

二.赫哲渔猎文创产品的市场推广策略

(一)市场背景与现状

当前赫哲族文创产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类型单一(多为鱼皮画、桦树皮制品等传统手工艺品)、传播渠道有限(主要依赖地方旅游市场)、同质化严重(未能凸显渔猎文化核心特色)等问题。但是随着“国潮”兴起与非遗保护政策推进,消费者对有文化深度的文创产品需求增长,松花江流域生态旅游发展与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为赫哲渔猎文创提供了展示与破圈机遇。

(二)推广模式与策略

可通过搭建电商平台、短视频及“非遗传承人 .+ 网红”直播带货的线上渠道,在景区与博物馆设体验店并开展互动活动的线下渠道,以及与地方文旅部门、餐饮住宿企业联名推出“文化+旅游”套餐的跨界合作进行推广形成消费闭环。

(三)消费者需求分析

目标消费者中文化爱好者关注历史内涵与非遗价值且偏好收藏级手工艺品,18-35 岁年轻群体注重设计感与实用性且倾向性价比高的日常用品,游客则偏好有地域标识性的便携纪念品。

三. 文创产品对赫哲渔猎文化的保护作用

文创产品开发为赫哲渔猎文化保护提供“活态传承”路径,能通过市场化产品打破地域与民族传播壁垒实现文化传播,推动非遗技艺代际传递以促进传承,为赫哲族群体创造经济收益使保护从“被动扶持”转向“主动参与”,还能为学术研究提供实践案例。

四. 赫哲渔猎文创产品设计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关键问题

存在文化元素提取碎片化导致产品“符号堆砌”且缺乏深层叙事,传统

技艺与现代生产工艺难结合导致量产成本高,以及产品功能与文化表达失衡(如过度强调文化性而忽视实用性)等问题。

(二)解决方案

可通过“渔猎四季”“部落传说”等主题串联文化元素形成系列化产品以实现叙事设计整合,对鱼皮、桦皮等传统材料进行轻量化与耐用化处理并部分采用 3D 打印等现代技术降低成本以改良工艺,在设计中明确产品使用场景并确保文化符号服务于功能表达以遵循功能优先原则。

五. 赫哲渔猎文化的深度挖掘

赫哲族渔猎文化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其发展与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包含“夏捕鱼、冬猎兽”的生产方式(及相关渔具、猎具制作技艺)、鱼皮服饰等生活习俗、对自然的敬畏等精神信仰。

在设计中可从传统中提炼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内核,如将“取之有度”的渔猎理念转化为环保主题文创,把鱼皮缝制等技艺中蕴含的专注与精细作为“匠心”符号融入设计,通过故事化叙事展现赫哲族在严酷环境中形成的坚韧与协作精神以增强文化认同感。

六.文创产品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

当前文创市场呈现“精细化”“场景化”特征:细分领域的专项文创更受青睐,如仅聚焦渔猎文化的系列产品,比泛民族文创销量高 40% ;体验式消费升温,72%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为制作体验付费”。

可通过推出高端定制款、大众消费款、体验材料包实现产品分层以覆盖不同消费层级,根据季节与流行趋势更新设计以保持市场新鲜感,建立材料溯源与工艺标准以保障品质。

七. 结论与展望

通过深度挖掘赫哲渔猎文化明确了其在文创活化中的核心价值,结合市场需求设计的系列产品原型验证了文化与商业融合的可行性,提出的“线上传播+线下体验+跨界联动”推广模式为非遗文创落地提供了实践路径,表明文创产品是赫哲渔猎非遗活态传承的有效载体,能实现文化价值传播与经济收益创造。

未来可引入 AR/VR 技术开发“数字文创”(如扫描产品可观看渔猎故事动画)以实现产品迭代,建立赫哲族手工艺人培训体系形成“设计-生产-销售”闭环以延伸产业链,联合松花江流域其他民族打造“流域渔猎文化”文创品牌以扩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赫哲族简史》编写组. 赫哲族简史[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9

[2] 凌纯声. 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 沈阳: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12.

[3] 韩 光 明 . 浅 谈 赫 哲 族 的 渔 业 民 俗 [J]. 黑 龙 江 民 族 丛 刊 ,2012(5):140-143.

[4] 郭淑云. 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 文化遗产,2023(2):45-52.

[5] 李锦. 赫哲族鱼皮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创新设计[J]. 装饰,2018(12):118-119.

[6] 尤文凤.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实践[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20(3):150-153.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赫哲印记——松花江流域渔猎非遗的文创产品活化与叙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