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集输系统区域优化在采油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何飞 徐自伟 张玉泉 张百鹤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环庆采油厂 甘肃省庆阳市 745700

引言:采油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油藏开采、井下作业、地面集输、计量交接等多个环节。其中,集输系统作为连接井下采油和地面输送的关键纽带,对整个生产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油田开采进入中后期,油水井数量增多,产液性质变化,集输系统面临的生产环境日益复杂,如何根据油田实际需求对集输系统进行区域化、差异化优化设计,实现采油生产高效平稳运行,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集输系统区域优化的关键内容

(一)集输管网布局优化

集输管网是集输系统的基础骨架,其布局方案直接影响集输效率和运行成本。集输管网布局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区块内井网分布、地形地貌、产液量预测等多方面因素,在满足集输能力的前提下,兼顾管网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实现管网布局的经济性和合理性。比如根据区块开发规划,预判井网布局,提前做好干线管道和支线管道的走向设计,减少管道迂回和重复建设[1]。根据地形特点,合理选择管道敷设方式,避开障碍多、施工难度大的区域,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

(二)集输能力匹配优化

集输系统的设计能力需要与油田开采状况和产液规模相匹配,既要满足产液高峰期的集输需求,又要避免能力过剩造成系统空载运行的浪费。集输能力匹配优化首先要做好产液量预测,根据开发区块原油储量、开发部署时序、单井控制水平、综合含水变化等来预判未来不同时期的产液水平。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各级集输泵站和集输管道的设计能力,分阶段实施、动态优化,提高集输设施利用率。

(三)集输过程控制优化

集输过程涉及原油集输、注水回压、井场计量、阀室切换等多个作业环节,不同环节之间相互关联、协同配合。集输过程控制优化就是要统筹各环节工艺运行参数和操作规程,实现集输全过程的无缝衔接和协同联动。一方面,要结合不同区块的产液性质、集输距离等因素,优化集输压力、温度等工艺参数,在保证集输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能耗物耗。比如根据分段原油粘度变化,调整加热炉出口温度,减少管道输送的热损失。另一方面,要针对集输泵站、计量站和智能阀室等关键场站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应急预案等,强化人机交互,实现集输过程的规范化、精细化管控,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和跑冒滴漏风险,保障集输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二、集输系统区域优化在采油生产中的应用

(一)集输方案优选

对于新投产的区块或扩建工程,需要在多个集输方案中比选优化确定最佳实施方案。要综合考虑近期和远期产液规模、地理位置分布、回注水源、电网电量等多方面制约因素,从经济性、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灵活性等维度对各种集输方案进行评价对比。一般可采用多目标优化法,设置各项评价指标和权重,建立集输方案评价模型,在约束条件下求解目标函数取值,筛选出在投资、成本和风险等方面都更具优势的方案[2]。方案确定后还需进一步完善优化,如加强与上下游衔接,预留管网扩容等,为后期持续优化改进提供灵活性。

(二)集输管网建设

集输管网是油气田地面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采油效率和成本。为实现集输管网的区域化差异化布局,需要针对不同区块制定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比如在井网密集、近期产量高的核心区,可采用高标准、大管径的骨干管线,配备大型集输泵站,满足产量高峰期的集输能力;在边远零散区,可采取灵活机动的组合工艺,采用小管径、多站串联的方式收集单井产液,实现"建设一井连通一井"。管线敷设时,要因地制宜优化管道走向,尽量沿道路铺设,减少障碍穿越,提高施工效率。针对不同管径、压力等级,合理选用管材,兼顾安全可靠和经济适用。加强隐蔽工程质量管控,提高管网的集输效能和使用寿命。

(三)集输参数优化

针对投产后的集输系统,需要持续开展工艺参数优化以提升系统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数据采集监测,结合生产动态和流量测试,及时掌握各线路的产液量变化和管网压力分布情况,识别集输"瓶颈"制约因素。二是构建集输系统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等手段,评估不同工况下的集输能耗和运行效率,优化泵站压力、频率等控制参数。三是加强管网清管和防腐保护,定期进行管道内油品性质检测,根据原油品质、流速、管径等因素合理制定清管周期和防腐方案,减少管壁附着物和腐蚀结垢,降低管输压降。四是优化注水回压,在保证回注平稳的基础上,根据区块压力表现,调整回压泵出口压力,平衡注采压差,减少无效电能消耗。五是加强阀室智能化管理,优化切换时机,减少串混和产品质量波动。

(四)集输系统监测

随着油田开采进入高含水期,地层压力下降,产液不稳,对集输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建立涵盖井口、管线、泵站、计量站等各环节的集输生产数据监测体系,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的生产运行监测。通过在各类设施设备上安装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传感器,结合生产调度系统,实时采集生产运行数据,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生产异常诊断、产量波动预警、设备工况评估等,为生产调度决策和预防性维护提供数字化支撑[3]。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检维修作业体系,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网巡检、泵站维护、计量设备校验等工作,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对于关键节点,可引入在线监测、状态诊断等智能化手段,及时发现生产异常和设备故障征兆,减少非计划停工时间。

(五)集输生产管理

高效规范的集输生产组织管理是保障采油生产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集输生产管理制度和作业标准,明确各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考核机制,强化全员安全质量意识,将 HES 管理要求嵌入生产全过程、各环节。另一方面,要加强集输生产计划管理,坚持以销定产、均衡生产,结合外输计划、油藏动态和生产运行实际,科学制定采油、集输、回注计划,强化生产组织协调,保障计划平稳接替。同时,要加强与合作方的沟通对接,及时了解掌握外输管网输送能力和销售需求变化,据此优化本区块生产运行节奏,避免产量大起大落。要高度重视生产异常问题处置,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组建应急抢维队伍,配备充足的备品备件和应急物资,最大限度降低事故风险和生产损失。此外,要常态化开展对标管理,加强区块间、项目间的集输生产横向对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不断改进提升本区块的集输系统运行管理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集输系统作为连接井下采油和地面外输的重要纽带,其区域优化对稳油增产、降本增效、绿色低碳都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生产、工程、地质等多专业协同配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各区块、各环节的特点要求,需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创新优化集输系统。面向未来,集输系统区域优化将更加智能化、一体化、标准化,为采油生产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彭文忠. 集输系统区域优化在采油生产中的运用分析 [J]. 化工管理,2019, (23): 224+122.

[2]栾巍. 集输系统区域优化在采油生产中的应用 [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 (08): 152-153.

[3]李宝剑. 集输系统区域优化在采油生产中的应用 [J]. 石化技术,2017, 24 (12):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