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技术驱动下的智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
卢拾万
云南省地矿测绘院有限公司丽江分公司 云南省丽江市 67410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正经历从静态存储向动态智能演化的深度变革。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孪生技术凭借其对物理对象的精细化表达、实时映射能力以及可推演性,成为推动测绘系统智慧化升级的关键力量。通过将物理空间中的地形地貌、建筑设施、交通网络等要素映射至虚拟空间,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得以实现时空数据的精准采集、集成建模与动态分析,以数字孪生驱动下的智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构建路径与技术架构,解析关键技术环节,并系统分析其在多应用领域中的集成效果,以期为该系统的工程化实施与功能拓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1 数字孪生技术对测绘系统架构的演化推动
1.1 虚实映射机制下的地理空间表达重构
传统测绘体系多采用二维或三维静态建模方式,难以对动态变化进行有效呈现,而数字孪生则通过虚拟模型与物理对象间的实时映射,打破静态测绘的局限性。该机制借助物联网感知网络、遥感影像、地面传感器等手段获取环境要素,并同步投影至数字模型中,实现动态反馈与精准还原。在城市空间表达中,建筑物变形、地表形变、水系扩张等现象可通过数字孪生模型高保真还原,为后续模拟预测奠定基础。
1.2 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融合框架
智慧测绘系统需处理的地理信息数据具有类型多样、结构复杂、更新频率高等特点。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融合框架,整合来自卫星遥感、激光雷达、全站仪、移动测量车、无人机等多个平台的数据,实现点云、影像、矢量、栅格等不同格式的互通共享。该融合过程包括空间配准、时间同步、语义匹配等步骤,能够有效解决数据冗余、时空错位等问题。在高精度地图构建中,多源数据融合可大幅提升边界识别精度、地物分类准确性与空间一致性,为后续建模分析提供高可靠性基础数据支撑,同时为系统更新提供动态维护机制。
1.3 智能建模驱动的三维可视体系构建
在传统 GIS 的基础上,数字孪生技术引入高精度三维建模手段,使地理空间的表达不再局限于平面图层,而是延伸至立体结构的动态演绎。通过激光雷达扫描、倾斜摄影测量、摄影测量建模等手段获取三维数据,再利用规则驱动、模型库调用、语义提取等技术构建城市街区、地下空间、水文系统等可视模型。该体系支持多角度漫游、实时交互、动态变化演示,为复杂场景下的地理信息展示与决策支持提供沉浸式平台,同时具备图形与属性联动功能,便于查询、统计与模拟,全面提升地理信息系统的感知深度与表达广度。
2 智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路径分析
2.1 系统平台架构与技术栈搭建
智慧测绘系统在数字孪生支撑下,其平台架构需实现数据感知、传输、建模、可视、推演等多功能集成。底层以高性能计算架构支撑大规模时空数据处理,数据层引入地理数据库与数据湖并行存储,支持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管理。业务层集成测图建模、数据分析、变化检测等模块,并通过服务化接口实现系统内部解耦。展示层采用 WebGL、Cesium 等三维引擎实现数字空间可视化,界面设计聚焦用户交互与任务导向。该平台还需集成调度中台、规则引擎与系统运维模块,以保障整体系统运行稳定性与服务可持续性。
2.2 时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拓展机制
数字孪生测绘系统在数据体量与处理频率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需构建具备高吞吐、低延时、可扩展能力的数据处理机制。可采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对采集数据进行批处理与流处理结合方式,提升变化检测、动态分析的响应效率。在空间处理层面,融合空间索引、向量栅格转换与数据压缩算法,实现对海量地理数据的高效访问与处理。在时间维度上,引入时序建模与演化模型构建机制,记录目标对象随时间推移的状态变化,使系统具备时间感知与历史回溯能力。该处理机制将显著增强系统在应急响应、趋势分析等场景下的实时决策能力。
2.3 系统协同机制与动态更新策略
智慧测绘系统构建不仅需依赖于核心平台,还需建立起跨部门、跨领域、跨平台的数据与服务协同机制。通过构建统一的资源目录与服务注册平台,实现自然资源、城市管理、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数据标准对接与接口规范化。在动态更新方面,需建立自动化数据采集与模型重构机制,通过边缘节点实时感知变化信息,触发模型调整与系统参数更新。协同机制还应涵盖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共享策略与服务响应级别,保障系统在多业务场景中的高可用性与高安全性。完善的协同与更新机制是保障数字孪生系统持续运行与精准反馈的基础保障。
3 数字孪生测绘系统的典型应用维度拓展
3.1 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辅助平台
在城市治理场景中,数字孪生测绘系统可实现城市建筑、管网、道路、绿地等要素的精细化建模与实时监测,构建可视化城市数字底盘。城市管理者可基于系统开展人口密度分析、交通拥堵预警、垃圾清运路径优化等任务,通过虚实联动机制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动态感知与智慧决策。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系统可同步呈现楼栋结构、住户信息、安全通道等数据,配合传感终端进行治安、消防、能源等方面的联动监管,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3.2 自然资源监测与生态管理支撑
数字孪生技术结合遥感、地质调查、地表监测等手段,可对林地、水系、耕地、矿区等自然资源进行高精度三维建模与演化模拟。通过实时数据接入与模型联动,系统可实现地形变迁趋势判断、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水体污染扩散路径模拟等功能,辅助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评估与资源保护管理。在高原、荒漠、湿地等复杂生态区,系统还可融合多源观测数据构建多维生态监测平台,提升生态系统结构识别与功能评估的精度与效率。
3.3 应急响应与灾害风险管理平台
面向突发事件响应,数字孪生测绘系统具备空间模拟与动态推演能力,能够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场景中快速响应并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可基于历史灾情数据与当前感知信息,模拟灾害波及范围、蔓延路径与受影响人口分布,辅助制定疏散路线与救援资源调配方案。在洪涝、滑坡、火灾等场景中,系统可实现实时感知与态势研判,并提供指令下发与信息回传机制,提升应急指挥体系的响应速度与协同效率,构建具备预测、预警、评估功能的灾害管理数字平台。
结语
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由静态表达向动态交互、由结果呈现向过程推演、由数据存储向智能服务全面转型。通过对系统架构、数据融合、三维建模与协同机制等核心环节的系统化重构,智慧测绘体系在城市治理、自然资源保护与应急响应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综合支撑能力。未来,应持续优化测绘模型的精准度与更新频率,强化系统间的标准对接与协同运行,拓展系统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中的综合应用深度与广度,助力构建面向实景空间、服务多元需求的地理信息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吴政,李宏.数字孪生城市关键技术体系探析[J].测绘科学,2023,48(06):25-32.
[2]赵嵘,邱志强.智慧测绘系统平台架构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22,20(03):49-55.
[3] 龚杰, 钱晨.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表达与集成策略研究[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4,47(02):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