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地理教学中融入“乡村振兴”理念的路径与案例设计

作者

孙珊珊

六安市叶集职业学校

引言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重大战略,涵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这一背景下,中职地理课程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将乡村振兴理念引入课堂,帮助学生理解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与服务意识。然而,目前中职地理教学多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缺乏与现实战略的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对乡村发展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形成服务社会的自觉意识。将乡村振兴理念融入地理教学,既能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其实用性,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面向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这对于推动中职教育服务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中职地理教学中融入乡村振兴理念的现实背景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需求导向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尤其是在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生态保护与乡村治理等方面,中职教育的地理课程能够提供知识与技能支持。当前,乡村发展亟需人才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交通与区位分析等方面发挥作用,而这些内容正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职地理课程应在知识传授中引入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优化和可持续利用等主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乡村建设实践结合,培养他们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1.2 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随着教育部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不断强调,中职教育需要更加突出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功能。地理课程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中职教育中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知识堆砌,而应通过与国家战略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乡村振兴理念融入教学,是实现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式转型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的重要举措,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推动中职教育在社会服务中的价值实现。

二、中职地理教学融入乡村振兴理念的路径

2.1 优化课程内容,突出乡村发展主题

在课程设计上,应打破传统的知识分类模式,将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融入教学。例如,在区域地理中增加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与生态经济的空间布局;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内容中,加入对生态振兴的探讨,让学生掌握如何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人口与城镇化的教学中,加入乡村人口流动、乡村治理与人才回流的案例,让学生理解乡村社会结构转型。通过对内容的优化,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中自然接触乡村振兴相关主题,从而形成理论与现实的对应关系。

2.2 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应转向项目化、任务驱动和情境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某地乡村旅游线路规划”项目,让学生分析当地自然与人文资源,完成旅游产品设计;或设计“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任务,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提出合理化方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习的实践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够直接参与到乡村发展工作中。

2.3 拓展实践活动,构建校地合作平台

乡村振兴理念的融入离不开实践支撑。中职学校应与地方政府、企业和乡村社区建立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学生走进乡村,参与调研、实习与服务。例如,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村落地理调查,绘制资源分布图,撰写调研报告;或参与到乡村旅游推介活动中,设计宣传方案并进行展示。这种校地合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推动中职教育真正服务地方发展,形成教育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三、案例设计:在地理课堂中嵌入乡村振兴理念的实践探索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抽象的战略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例如,某中职学校在“区域地理”单元中设计了“家乡乡村旅游开发”的案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环境与资源状况,然后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根据家乡的特色资源设计旅游线路,撰写推介文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讲解。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信息收集、数据整理与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与参与感。另一个案例是“乡村土地利用规划”项目,学生需要根据所学地理知识,结合村庄实际情况,绘制土地利用规划图,并提出合理建议。这些案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现实意义,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并践行乡村振兴理念。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职地理教学中融入乡村振兴理念,不仅能够推动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拓展实践活动,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在课堂上落地生根,实现教育服务社会的目标。案例教学的应用进一步证明,将乡村振兴与地理课堂紧密结合,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应在政策与资源的支持下,继续探索校地合作机制,推动课程与乡村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同时,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其具备将国家战略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从而形成可持续的教学改革模式。只有这样,中职地理课程才能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朱巧容.课程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融入中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4.DOI:10.27751/d.cnki.gjxkj.2024.000081.

[2]李宛蔓.中职地理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策略探析[J].教师,2024,(19):78-80.DOI:CNKI:SUN:JAOS.0.2024-19-026.

[3]黄宗仁.项目式学习在中职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4,(12):89-92.DOI:CNKI:SUN:CCZL.0.2024-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