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课美育渗透研究

作者

何秀

贵州省遵义市第三中学 贵州遵义 563000

美育政策需融入人才培养,高中音乐鉴赏课担美育使命。遵义红与民族文化交融,有仡佬族民歌等本土资源。当前美育存“两张皮”困境(技巧训练化、价值观空谈化),审美人文失衡。本研究结合教学经验,探索教材与美育目标耦合路径,促知识转素养。现有研究存三重局限:国内重理论轻实操(样本集中一线,民族地区适配差)、国际弱跨文化引领、教材缺分层渗透。

一、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课美育渗透的理论基础

(一)美育与音乐鉴赏的内在关联

美育的本质在于通过审美活动培育完整人格,核心是“以美育人”,含感知美、情感共鸣与价值判断。这与人音版音乐鉴赏课“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核心环节相契合:感知对应发现美,表现指向表达美,理解深化为理解美。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审美王国”启示:音乐鉴赏需调和感性与理性,在乐曲中体会人文精神,实现“以美育心”目标。

(二)人音版教材的美育要素解析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以“音乐与文化”为主线,构建“情感—文化—价值”立体渗透网络。曲目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含中国传统(经典与少数民族音乐)、西方古典、现代音乐模块,通过“音乐本体—文化语境—价值导向”三层解析,如感知《命运交响曲》节奏张力时理解启蒙理性精神。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美育渗透目标

核心素养框架下,人音版音乐鉴赏课美育渗透目标分四维度:审美感知聚焦“听辨与联想”,如通过《百鸟朝凤》唢呐音色联想自然生机,《蓝色多瑙河》旋律感受圆舞曲韵律美;艺术表现强调“体验与创造”,鼓励用肢体表现《拉德斯基进行曲》节奏或创编《关雎》合唱;文化理解注重“溯源与比较”,分析《梁祝》融合西方技法与戏曲元素;责任担当落脚“认同与践行”,借《歌唱祖国》激发红色文化传承自觉。目标与“五育融合”衔接,各维度协同育人。

二、高中音乐鉴赏课美育渗透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剖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为精准把握美育渗透现状2023 年 10-11 月调查遵义三校(市区、县城、乡镇各1 所),学生问卷 200 份(有效 189 份, 94.5% ),访谈 15 教师(教龄3-15 年),问卷含审美体验等维度,SPSS、Nvivo 分析。成效:民族音乐结合本土《打挂子》, 83.2% 学生理解家乡音乐;红色音乐如《保卫黄河》激发爱国,学生自发跟唱;教材传统曲目占 42% (刘某某 2023),81.5%学生能说3 首传统乐器曲, 89% 教师认为美育应融入每节课。

(二)现存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尽管成效显著,美育渗透仍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制约着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度发展。

三、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课美育渗透的创新路径构建

创新路径含三维模型、教学法及跨学科实践。三维渗透模型为“情感体验—文化理解—价值引领”递进闭环:情感以《茉莉花》《将军令》感柔美气概,文化借《阳关三叠》解密码,价值通过《马赛曲》等思关联。教学法创新“情境-体验-内化”三阶:情境用遵义资源如《娄山关》影像,体验设《黄水谣》角色扮演、《保卫黄河》即兴创作,内化靠审美日记(如《黄河船夫曲》联想)。跨学科从语文(《关雎》比兴与五声音阶)、历史(《义勇军进行曲》版本对比)、地理(《侗族大歌》与梯田)融合,以“主题任务链+综合评价”实践。

四、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课美育渗透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策略

教学目标分层设“基础—进阶—高阶”梯度:基础层重审美感知(如《非洲歌舞音乐》辨节奏),进阶层重文化理解(如《京剧》行当映社会认知),高阶层重价值内化(如《黄河大合唱》表集体主义),匹配高一模唱《茉莉花》、高二探贝多芬曲哲学、高三合唱《祖国颂》化爱国情。

(二)教学内容的美育元素挖掘策略

教学内容挖掘用“通读—分析要素—关联价值”三步:通读《义勇军进行曲》等,分析要素(前者号角式引子显爱国,《梁祝》华彩传人文),关联价值(《歌唱祖国》大调勾连复兴),兼顾显隐性(如《黄河船夫曲》号子含集体主义)。

(三)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构建策略

多元化评价突破“一纸测试”,整合过程性、增值性、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观察《侗族大歌》声部独立性;增值性评价对比审美日记成长(从“听不懂”到描述情绪);表现性评价以“遵义会议精神”改编《映山红》。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所建“三维渗透模型”(情感体验—文化理解—价值引领)在高中音乐鉴赏课成效显著,审美感知提升 42% ,文化认同增长 37% ;“情境-体验-内化”法缓解教师主导困境,课堂参与度从 58% 升至 89% ;跨学科融合可行, 82% 学生能关联音乐与社会背景,遵义本土资源形成“国家教材 + 地方文化”特色模式。局限为样本限于遵义 3 所高中,未来可探索数字化技术(VR、AI)及民族音乐资源开发,构建融合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鋆.我国高中美育教育相关政策分析及启示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7,4(49):391-392.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7.49.135.

[2] 邵明银.高中音乐鉴赏课彰显美育功能的现状及策略分析[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2023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一).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七中学;,2023:230-232.DOI:10.26914/c.cnkihy.2023.116301.

[3] 何彦融.席勒美育思想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5,(02):17-20.DOI:CNKI:SUN:YYJC.0.2025-02-004.

[4] 朱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艺术品鉴,2018,(14):133-134.DOI:CNKI:SUN:YSPJ.0.2018-14-085.

[5] 陈季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观的构建——以“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22,(11):88-90.DOI:10.16704/j .cnki.hxjs.2022.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