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的关键性技术研究
王奎 张志国
安闻汽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 301700
引言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环保要求提升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因低污染、高效能成行业未来主流。电子控制系统是其核心,如同“大脑”与“神经系统”,对汽车性能、安全及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可精准控制动力输出与能量管理,实现自动驾驶辅助、车联网通信等智能功能。但随市场扩张与技术革新,该系统面临诸多挑战,如在确保稳定可靠时提升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应对复杂电磁环境与网络安全威胁,优化架构降低成本与能耗等。因此,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关键技术,对突破当前瓶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1、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概述
在全球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浪潮中,新能源汽车迅速崛起。政策上,各国政府出台补贴、税收优惠等举措,扶持该产业发展,旨在减少对传统燃油车依赖、降低碳排放。同时,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对出行品质要求提高,使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其主要类型有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等,各有优势,如纯电零排放、混动续航好、燃料电池效率高且零污染。
电子控制技术对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它借助精巧算法和智能调控,优化电池充放电与电机功率,提高能源利用率、延长续航。能实时监测部件状态,及时处理故障,保障安全可靠。还可利用传感器、通信与智能算法,实现车辆智能化、网联化,带来自动驾驶等便捷体验。
2、电池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2.1 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多样,由多部分组成。电池状态监测实时掌握电池电压、电流等参数;电池均衡管理使电池组电量一致;热管理维持电池适宜温度;安全保护在过充、过放等异常时动作,保障电池安全高效运行,是电池稳定工作的基础。
2.2 电池状态估计技术
准确估计电池状态意义重大。荷电状态(SOC)估计让驾驶者知剩余电量;健康状态(SOH)估计判断电池老化程度;功率状态(SOP)估计为动力系统提供输出功率信息。三种估计方法助力精准把握电池状态,优化使用,提升电池性能和寿命。
2.3 电池均衡技术
电池均衡技术分被动和主动。被动均衡靠电阻消耗高电量电池能量,结构简单、成本低;主动均衡将高电量电池能量转移到低电量电池,效率高、损耗小。二者各有优劣,应用场景不同,有效提升电池组整体性能。
2.4 电池热管理技术
电池热管理有风冷、液冷和热管散热。风冷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效率有限;液冷散热好、控温准,不过系统复杂;热管传热快、响应好,结合两者优点。不同技术适配不同需求,保障电池工作在合适温度区间。
3、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3.1 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电机驱动系统由电机、控制器等构成。主要分为直流电机驱动系统,结构简单但维护复杂;交流异步电机驱动系统,可靠性高、成本低;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效率高、功率密度大。不同类型适用于不同场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多样动力选择。
3.2 电机控制策略
电机控制策略是提升电机性能的关键。矢量控制策略能实现转矩和磁通独立控制,精度高;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响应快;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适应性强。它们各有优势,可根据实际需求优化电机运行,保障动力输出稳定高效。
3.3 电机调速技术
电机调速技术保障车辆适应不同工况。调压调速简单但范围有限;调磁调速适用于恒功率调速;变频调速范围宽、效率高,应用广泛。不同调
速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让电机运转更灵活,提升整车性能。
3.4 电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
电机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保障运行安全。故障诊断方法能及时发现电机故障,如基于传感器信号等方式。容错控制策略在故障时调整运行,维持车辆基本性能,降低故障影响,确保新能源汽车可靠行驶。
4、整车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4.1 整车控制策略
整车控制策略是新能源汽车高效运行的关键。能量管理策略可合理调配电池、发动机等动力源的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动力分配策略能根据不同行驶工况,精准分配各驱动轮的动力,提升车辆动力性能。制动能量回收策略在车辆制动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增加续航里程,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让车辆运行更节能。
4.2 车辆动力学控制技术
车辆动力学控制技术保障了新能源汽车行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防滑控制可防止车轮在起步、加速时打滑,确保车辆平稳加速。稳定性控制能在车辆转弯、变道时,通过调整各车轮制动力,防止侧翻和甩尾。转向助力控制则根据车速和转向角度,为驾驶员提供合适的转向助力,使驾驶操作更轻松、精准。
4.3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与电子控制的融合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与电子控制的融合,为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更智能、安全的驾驶体验。自适应巡航控制能自动调整车速,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减轻长途驾驶疲劳。自动紧急制动可在检测到前方危险时自动刹车,避免或减轻碰撞。车道保持辅助能让车辆保持在车道内行驶,减少因偏离车道引发的事故。
5、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关键性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关键性技术面临诸多挑战。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突出,电子控制系统复杂,运行中易受干扰,可能导致故障甚至事故。电磁兼容性问题严重,车内电子设备众多,相互间易产生电磁干扰,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成本控制也是难题,研发、生产及使用高性能电子控制技术成本高昂,增加了车辆售价,影响市场推广。
针对上述挑战,可采取有效对策。加强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如研发更可靠安全的算法、抗干扰能力强的电子元件。建立标准体系,规范行业发展,确保各企业产品质量与兼容性。推动产业协同,降低成本,通过上下游企业合作,优化供应链,实现规模效应,使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更具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关键性技术在提升车辆性能、保障安全与推动智能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电池管理、电机驱动到整车控制,各项技术协同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强大动力。然而,当前这些技术仍面临系统可靠性、成本控制等挑战。未来,需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产业协同。持续攻克技术难题,不断创新突破,方能让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更成熟,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新高度,为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周苏,周云山,徐国卿.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控制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0,40(22):7313-7327.
[2]朱建新,陈启宏,雷洪钧.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J].中国机械工程,2021,32(24):3032-3044.
[3]曹秉刚,张承宁,赵轩.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匹配与仿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
[4]何洪文,张承宁,李军求.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20):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