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团体辅导对高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与自尊水平的协同提升研究

作者

欧阳元馨

淮南联合大学 安徽淮南 232000

1 引言

高职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学业、就业、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关注。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高职教育更侧重于技能培养,往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忽视,这使得高职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时,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和自尊水平低下的情况。情绪调节能力是个体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能力,它能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刺激,维持心理平衡。而自尊水平则与个体的自我认知、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高自尊的个体往往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已有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在情绪调节能力和自尊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升。

2 文献综述

2.1 高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与自尊水平的现状

多项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在情绪调节能力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吴日晖等人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在面对压力时,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且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1]。他们往往采用消极的情绪应对方式,如逃避、压抑等,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加剧情绪问题。在自尊水平方面,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对自身学历的不自信以及就业压力等因素,自尊水平相对较低。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在社会认可度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使得他们在自我认知上容易产生偏差,缺乏自信,进而影响其自尊水平。

2.2 团体辅导对情绪调节能力与自尊水平的影响

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心理辅导形式,已被证明对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自尊水平具有积极影响[2]。在情绪调节方面,团体辅导能够为成员提供多样化的情绪体验和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团体活动,成员可以学习到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运用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来应对负面情绪[3]。对于自尊水平,团体辅导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认可和反馈,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提升自尊水平。在团体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美,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2.3 已有研究的不足

尽管已有研究对团体辅导与高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和自尊水平进行了探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代表性,研究结果的推广性受到一定限制;其次,多数研究仅关注团体辅导对单一变量(情绪调节能力或自尊水平)的影响,对二者协同提升的研究较少,无法全面了解团体辅导的综合效果;最后,在干预方案的设计上,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未能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干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通过前测筛选出情绪调节能力和自尊水平较低的高职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团体辅导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在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后测,比较两组学生在情绪调节能力和自尊水平上的差异,以评估团体辅导干预的效果。

3.2 研究对象

选取某高职院校的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面临着适应新环境、新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挑战,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和自尊水平波动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不同专业的班级中选取若干班级,再从这些班级中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前测。最终,选取了情绪调节能力和自尊水平得分均低于均值一个标准差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 60 人,随机分为实验

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人。其中,实验组男生 16 人,女生 14 人;对照组男生 15 人,女生 15 人。

两组学生在年龄、专业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3.3 研究工具

采用由黄敏儿、郭德俊编制的情绪调节能力量表,该量表共 30 个项目,包括情绪觉察、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策略等维度。量表采用 5 点计分法,从 “完全不符合” 到 “完全符合” 分别计 1-5 分,得分越高表示情绪调节能力越强。该量表在以往研究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5。采用 Rosenberg 自尊量表,该量表共 10 个项目,采用 4 点计分法,从 “非常不符合” 到 “非常符合” 分别计 1-4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尊水平越高。该量表被广泛应用于自尊水平的测量,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2

4 研究结果

4.1 团体辅导干预对高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效果

实证数据显示:历经 2025 年 8 月 沉浸式团体辅导干预后,高职学生在情绪调节能力量表上的得分较之前显著跃( t=2.35,p<0.05) 。质性研究的深度挖掘揭示,团体辅导构建的结构化支持性环境,为参与者提供了情绪表达与调节的实践平台。研究数据显示, 92% 的受测者通过团体动力过程获得显著的情感支持,其情绪困扰程度较干预前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改善( p<0.05 ); 85% 的参与者掌握至少三种系统化情绪调节策略,并在干预后三个月追踪评估中表现出策略应用的持续性与灵活性。这种干预模式有效促进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迁移与内化,推动其形成个性化的情绪管理体系。

4.2 团体辅导干预对高职学生自尊水平的影响

自尊量表的测评结果表明干预后实验组学生自尊水平提升具有显著变化(t=3.25, p<0.01 )。过程性观察数据显示,团体辅导干预呈现较好效果:在小组角色扮演与讨论环节, 78% 的参与者表现出明显的成就体验;成员间平均每周发生 3-5 次有效正向反馈,该交互频率显著促进了自我认知的积极转变。研究证实, 63% 的干预对象实现了从自我否定到自我接纳的认知重构,在元认知层面完成了正向自我概念的系统性建构。

5 结论

本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干预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与自尊水平,且二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团体辅导干预通过为学生提供支持性环境、促进互动学习、增强自我认知等方式,实现了对高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与自尊水平的协同提升。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团体辅导纳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提高团体辅导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和自尊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情绪调节和自尊提升的知识和方法,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吴日晖,刘伟方,高敏.团体辅导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5(12):762-768.

[2]崔元慧,李洋洋.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自尊影响的实证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1):69-74.

[3]苟巧,张翼,郭科宇.团体辅导在职高学生情绪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4,19(16):84-87.作者信息:欧阳元馨,女(1999 年 12 月),汉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