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赵清
青海宏亚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青海 810000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部分,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以及农业灌溉等一系列重大的涉及民生的问题紧密关联。该工程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对工程自身的使用时长以及功能的有效发挥产生影响。伴随水利事业持续发展,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多种新技术、新工艺在工程当中得到运用。当前技术应用的规范程度和管理的水准有提升的空间,部分工程由于技术措施的实施不够完备、管理方面呈现出混乱无序的状态,进而出现质量潜在危险或者安全事故,对工程能够产生的效益造成不利影响。在本篇文章中,通过关联水利工程施工的实际操作情况,对其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技术举措展开分析,同时对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针对性的优化途径,以便为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增强管理的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水利工程施工关键技术措施
(一)基础处理的技术措施
整体结构稳定性与水利工程基础施工直接相关,施工中常用的方法有地基加固、防渗处理等。为了加固地基,会运用高压喷射注浆的技术,使用钻机将水泥浆液以高压的方式喷射进土层中,生成固结体,进而让地基的承载能力得到增强,适用于软土地基的处理。而防渗处理方面,需要依据地质条件挑选防渗墙、帷幕灌浆等技术手段,比如,在进行堤坝施工时,会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来阻挡地下水的渗透路径,防渗墙的厚度一般会被控制在 0.8-1.2m 之间,其渗透系数得达到设计提出的要求。在进行施工时,有必要对浆液配比、注浆压力等参数加以严格管控,切实保证防渗成效,规避由于基础存在渗漏情况而引发结构产生变形。
(二)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之际,要依据不同的工程类型来选用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手段。在坝体施工过程当中,混凝土浇筑技术属于关键要素,施工时要采用分层浇筑以及连续振捣的工艺方法,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当把控在 30-50cm 内,振捣工作的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泛浆的状态为适宜标准,以此防止坝体出现蜂窝、麻面等方面的缺陷问题。对于渡槽、隧洞等线性工程项目,运用预制拼装技术能够提升施工的效率,在预制构件时,需要严格管控其尺寸方面的偏差情况,在进行安装操作时,要将接缝处处理工作做到位,采用止水带加以密封,以此来避免渗漏情况的发生
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技术管理机制不完备
水利工程项目缺少完备的技术管理系统,岗位的职责界定不清晰,技术标准的执行落实不够到位。在开展施工之前没有拟定详尽的技术计划,或者所制定的计划与实际的施工情况不相契合,使得在施工阶段技术的运用呈现出无序状态。比如,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工程,由于未针对坝体存在的渗漏现象制定专门的技术方案,在施工期间随意地改变防渗举措,致使后续渗漏问题频繁发生。
(二)技术监督以及创新不足
在技术监督环节,存在着明显漏洞,某些项目当中,虽然已配备监理人员,然而监督的力度并不足够充分,对于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执行得不够严谨严格,未能及时发现技术方面潜藏的隐患。而在技术创新的领域,传统的施工技术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新的技术推广的进度却比较迟缓,例如,生态护坡技术以及 BIM 技术等新技术,在水利工程当中的应用比率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优化策略
(一)完善技术管理体系
构建覆盖施工整个流程的技术管理体系,在施工开始前,召集技术人员着手编制具体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专项技术方案,同时,结合工程所处的地质状况、当地的气候等相关条件,对技术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并且,经过专家开展评审工作之后,要严格依照方案执行。进一步明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以及施工班组各自的技术职责,将各项技术要求切实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例如,技术负责人承担着技术方案审核的重任,施工班组长则负责进行现场的技术交底以及操作指导工作。
(二)强化技术监督和验收工作
强化施工全流程的技术监管工作,监理人员应对隐蔽工程、关键工序,混凝土浇筑、地基处理等环节开展旁站式监督,同时要切实对各项技术参数予以严格核查,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必须立即进行整改。要进一步优化验收工作流程,按照不同阶段组织实施技术验收工作,验收所涉及的资料应当包含检测报告、施工记录等内容,以此保证整个施工过程具备可追溯性。要积极地推动施工技术方面的创新发展,鼓励相关企业引入智能化监测、生态防渗等新型技术,构建技术资料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及时录入施工相关数据,为工程项目的运维工作予以数据方面的支撑。
(三)强化人员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周期安排施工人员去参与技术方面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新技术的运用、安全操作应该遵循的规范等,对混凝土浇筑工艺开展培训让,工人们学会控制振捣时间、养护方法等实际操作的技能,以此来保证工人们能够把握好技术的关键。开展技术方面的比赛活动,以此激起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让整体的技术水准得到提高。对于管理人员,着重对人员在技术方案优化、风险提前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训,让人员可以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调整管理的策略。比如,在进入汛期进行施工时,依据天气预报合理地去安排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防止暴雨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凭借促使人员相关能力获得提升,为技术管理领域供应人才方面的支持,进而推动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水平达成协同性的发展。
结论
保障工程质量的核心要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举措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提升施工效率、减少潜在风险的关键则在于科学的技术管控。当下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期间,如基础部分的处理、主体结构的搭建等施工技术举措施展所达成的成效,直接受制于技术管理工作是否规范。若能够达成完善技术管理架构、加强监督与验收流程、促进技术革新以及展开人员的培育训练等目标,能够处理技术管理过程中各类难题。未来要更强化技术方面与管理层面的融合举措,紧密关联工程的实际状况,持续性地对相关策略加以优化,方能保证水利工程于保障民众生活需求、推动经济向前发展,起到更为显著的作用,进而为水资源的可长远利用以及水安全的可靠维系提供稳固且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理涛.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水上安全,2024,(10):184-186.
[2]梁盛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挑战与应对措施[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广西中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4:630-632.
[3]朱卓华.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及管理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2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