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应煜珂
浙江经典建设有限公司
引言
若想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促进建筑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就要求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国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仍存在较多缺陷,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并对施工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对此,应当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全面分析会对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带来影响的要素,并制定可靠的处理方案,全面提升质量管理实际效果,推动建筑市场获得良好发展。
1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重要性
1.1 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在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活动期间,通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有关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潜在的质量隐患,降低质量问题出现的概率,从而减少由于质量问题引发的返工、维修等成本,有助于避免增加一系列不必要的成本,使企业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1.2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受此影响,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导致很多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通过实施质量管理理念,能够增强有关企业的建筑质量管控能力,打造出更多优质产品,这样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及忠诚度,赢得良好的市场口碑,这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施工组织与协调不合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中,施工组织与协调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施工工序不合理,经常出现工序衔接不畅的情况。这种规划问题导致施工资源调配失衡:一方面部分工序所需资源供应不足,造成施工停滞;另一方面部分资源大量闲置,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并可能引发质量隐患;第二,参建方沟通不畅。因各方没有及时沟通项目进度、质量等情况,导致施工指令的下达不及时,重要技术交底不到位,影响了施工效率,甚至一些环节常因信息误差而面临质量风险;第三,各参与方之间的配合不足。由于缺乏统一的进度管控体系和明确的责任划分,现场施工相对混乱,极易诱发违章作业、工序倒置等不良现象,诱发质量危机。
2.2 材料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中常需用到多种材料和设备。如某种材料或设备的质量不达标,将难以保障施工作业的规范性。正因设备和材料在施工期间的重要性,质量控制中需加大材料和设备管理力度。显然,一些工程企业不重视设备和材料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材料采购环节没有建立供应商评估机制,部分项目为降低成本而选择资质不全或信誉不佳的供应商,进场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第二,材料验收制度执行不严,缺乏专业的检测手段和标准化的验收流程,劣质材料混入现场并被用于施工建设;第三,材料存储管理不规范,未按材料特性分类存放,特别是对水泥、钢筋等关键建材缺乏必要的防潮、防锈措施,长期存放下材料变质明显。
2.3 施工机械设备的影响
施工场地的机械设备使用是否合理也会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带来较大影响。伴随我国建筑事业的持续发展进步,目前,建筑项目的施工规模不断增大,投资金额也在持续提高,施工作业中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多。通过合理使用各种机械设备,能够明显提升工程施工效率,不过对于设备的管理难度也相对较高,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引发安全与质量问题。
3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3.1 强化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
制定周全的管理规范,包含质量规范、安全防范、成本管理、进度跟进制度,如某建筑企业制定了周全的质量管理手册,明晰了从材料采购、施工实施到竣工验收各步骤的质量标准与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工程质量,同时,通过加大制度宣传及培训力度,保障员工对制度内容了如指掌。企业应周期性开展制度培训,依靠案例钻研、现场说明等举措,增进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和把握,并按规定周期对制度执行情况做检查评估,如某建筑企业开设了独立的审计监察部门,进行各项目制度执行情况的核查,对执行力度欠缺的项目实施通报批评,且和项目团队绩效考核建立关联。
3.2 加强技术支撑
技术支撑是推动质量管理标准化落地的核心驱动力,通过融合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式,以提升质量管控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智慧工地平台集成 BIM 模型、物联网传感器、视频监控等多源数据,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质量、安全、进度的实时联动分析。建筑企业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发现钢筋间距过大、混凝土出现裂缝等问题,精准定位问题所在,从而及时生成纠正任务并自动下发给责任人,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有效提升质量管控效率与精准度。应用数字化工具为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建筑企业可以运用条码标签扫描方式直接获取产品的批号、设备的历史维修记录等有效信息,实现信息的瞬间获取和准确追踪,同时还可以运用 RFID芯片追踪预制构件制作、运送、安装的每个环节,确保预制构件的质量信息全程可追溯,从源头上管控预制构件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筑项目的质量水平。
3.3 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建设管理中,由于部分企业未能全面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对项目经理的约束力较小,很容易因为项目经理的个人因素,而出现各种施工质量问题,致使项目无法按期竣工,还有可能出现施工成本增加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各参建单位,尤其是施工总承包企业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实现对施工人员、项目经理以及各部门的动态监管,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约束各主体的行为,从整体层面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水平与施工质量。即,建设单位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并引导施工人员、项目经理、监理人员等全员参与,通过引导多主体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监督与管理,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3.4 提升人员素质与技术水平
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与高校、科研团体的合作互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共同开展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如某建筑企业跟高校一起建立了建筑技术研发中心,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也给企业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强化人员培训与发展:组建完整的培训体系,按员工岗位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如某建筑企业把培训分为新员工入职、岗位技能、管理能力等培训类别,结合不同岗位员工情形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按周期开展培训活动,采取多样式的培训途径,如线上课程学习、实地现场教学、实际案例研讨等;按时组织现场教学及案例分析活动,增进员工实际运用能力与处理问题本领;为员工定制职业发展蓝图,赋予晋升时机与成长路径。
结束语
建筑建设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较为特殊,其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只有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充分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深入研究施工质量的各方面影响要素,明确质量管理要点,采取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措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促进建筑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之俊,康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散装水泥,2023(06):10-12.
[2]闫玉恒.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32):28-30.
[3]谭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4(1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