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

作者

罗苇芹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双塔小学 361021

引言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及数据分析等关键能力,构成学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重要基础。在传统教学环节,备课环节侧重知识罗列,教学过程依赖单向讲授,学习活动停留于机械练习,评价方式聚焦分数结果,各环节缺乏有机衔接,无法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支撑,而“备、教、学、评一体化”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促使目标、内容、活动、评价形成闭环,保证教学全过程指向素养发展。

一、目标锚定:以核心素养为纲,构建阶梯式目标体系

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具体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落实。“备、教、学、评一体化”的首要环节,是把抽象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可操作、可观测的阶梯式目标,并将其贯穿于备课、教学、学习、评价的全过程。这需要教师深入解读课程标准,结合学段特点与教材内容,明确不同知识载体对应的素养发展要点,构建“总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三级目标链,让每个教学环节都具备清晰的素养导向。

在“圆”单元教学中,教师可搭建如下目标体系:总目标着眼“直观想象”与“逻辑推理”素养,培育学生以数学眼光观察圆的特征、以数学思维推导圆的公式;单元目标拆解为“理解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推导”“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课时目标进一步细化,例如“圆的认识”一课,设定“能通过操作感知圆的形成过程(直观想象)”“能归纳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逻辑推理)”。备课阶段,教师参照目标设计“用绳子画圆—测量直径与半径—推导关系”的活动;教学中借助问题链引导学生观察与推理;学习环节布置“用圆规设计图案”的实践任务;评价关注学生能否用数学语言描述圆的特征,形成目标统领下的闭环设计。

二、活动设计:以问题链为轴,串联素养发展全过程

“备、教、学、评一体化”以问题链为纽带,设计“探究—发现—应用”的活动序列,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素养生长的载体;同时,问题链遵循“认知冲突—自主探究—迁移应用”的逻辑,呼应教学目标,预留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关键能力。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中,“长方体的体积”一课可规划如下问题链:先抛出冲突性问题“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是长 × 宽 × 高?”,激发学生思考;再提出探究性问题“用 12 个小正方体摆出不同长方体,观察长、宽、高和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指引学生动手操作;接着追问“要是没有小正方体,怎样借助长宽高来计算体积?”,助力从具象迈向抽象;最后设计应用性问题“不规则的长方体石块,其体积该如何计算?”,促进知识迁移。备课环节,教师依照问题链准备教具与课件;教学过程中借助小组合作开展探究;学习环节布置“测量教室储物柜体积”的任务;评价聚焦学生能否运用“转化”思想阐释公式推导过程,而非仅局限于记住公式,让活动全程都指向“数学建模”与“直观想象”素养的发展。

三、工具开发:以评价量表为桥,实现素养可视化

传统评价工具无法对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所以“备、教、学、评一体化”需要开发同时具备诊断性与发展性的评价量表,将抽象素养转化为能够观测的行为指标。

在“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中,围绕“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这一核心内容,教师可编制如下量表:知识理解维度聚焦“能否描述圆柱与长方体的转化过程”;能力应用维度着重“能否用转化思想推导公式”;素养表现维度则审视“能否创造性解决‘不规则圆柱体积’问题”。备课环节,教师参照量表设计分层任务;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汇报观察学生表现;学习阶段让学生对照量表反思推导过程;评价时结合量表记录与学生作品,剖析其“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素养的发展水平。量表的运用不仅使教师精准把握教学效果,更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素养的成长轨迹。

四、机制优化:以反思闭环为要,促进教学持续改进

“备、教、学、评一体化”的长效运行依托完善的反思机制,所以教师需在教学后结合目标达成度、学生活动表现与评价结果,开展“备课—教学—评价”的三维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形成“设计—实施—改进”的螺旋上升闭环。

在“图形的运动(三)”单元教学后,教师可从三方面展开反思:目标层面,核查“能否运用旋转知识设计图案”的素养目标达成情况;活动层面,剖析“旋转角度探究”活动里,学生是否切实理解旋转三要素;评价层面,借助学生设计的图案与课堂发言,判定“空间观念”素养的发展水平。针对“部分学生难以将旋转知识迁移到复杂图案设计”这一问题,集体教研时可调整方案:备课阶段增补“旋转与对称结合”的案例;教学中规划“分步旋转”的阶梯任务;评价量表添加“图案创意性”指标。经由反思与改进,让后续教学更契合学生素养发展需求,达成“备、教、学、评”的动态优化。

结束语

指向核心素养的“备、教、学、评一体化”,本质是构建以素养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生态:目标锚定明确方向,活动设计提供载体,评价工具实现观测,反思机制促进改进,推动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未来教师需在实践中持续探索,让每个教学环节都成为素养生长的土壤,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隽.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体系构建[J].读写算,2025,(19):73-75.

[2]黄传林.核心素养导向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设计解构[N].山西科技报,2025-06-03(A05).

[3]周仕斌.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备、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4,25(06):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