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前期投资估算对后期成本控制的作用

作者

石林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始终是核心议题,项目前期投资估算在其中发挥决定性基础作用,准确投资估算是工程可行性研究重要依据,也是后续招标、施工预算与结算管理等环节基石。实践中,不少项目出现超预算、结算争议,多源于前期估算偏差或管理环节衔接不畅,投资估算科学性决定成本控制主动性,前期环节建立合理投资控制框架,后续成本管理才能有据可依,本文重点探讨项目前期投资估算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分析其对招标、施工图预算、进度款报送和结算对审的影响,力图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实践参考与思路。

一、项目前期投资估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

项目前期投资估算常见问题集中在资料不完整、信息不充分两方面,不少项目推进至可研和方案设计阶段时,未对当前市场价格走势、主要材料价格波动规律、不同工种人工成本差异及各类政策性费用标准开展全面调研,直接导致估算数据基础薄弱,最终结果准确性明显不足。设计深度未达要求时,常单纯依赖过往概算指标或同类项目历史数据进行类比测算,误差幅度较大,这一问题会进一步影响招标控制价设定的合理性,造成项目资金计划与投标方报价出现明显脱节,最终在结算环节引发各类争议,完善资料收集流程与信息调研工作,是确保投资估算科学有效的关键前提。

投资估算编制的风险常体现在对市场环境变化预判不足,近年钢材、水泥、沥青等材料价格受宏观经济与供应链影响波动频繁,仅依赖定额基价或历史数据且无动态调整机制,难真实反映市场水平,导致后期成本被动,人工费用随施工周期延长变化,未充分考虑劳务市场不确定性,会直接推高施工图预算与结算支出。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安全文明施工等政策性新增费用未纳入估算,也会引发超支风险,方法选择局限明显,单一依赖指标估算法,忽视类比修正或市场调查,易造成结果失真,部分项目存在人为倾向性偏差,低估投资以获批复,或高估资金导致沉淀,均削弱估算指导价值,增加成本管理与资金风险。

二、投资估算在招标与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投资估算在招标阶段的作用,是为控制价编制提供基础与依据,前期合理估算结果,能确保招标文件中控制价接近市场实际水平,避免过高造成财政资金浪费,也避免过低让施工企业无法接受而流标,投资估算对清单编制、工程量核算、措施费确定均有指导意义,其科学性直接影响投标人报价策略。估算偏差过大时,开标阶段可能出现报价分布异常,导致评标环节无法真正实现公平竞争与合理低价中标的目标,借助前期投资估算,工程造价人员可有效划定合理成本区间,为后续合同签订和风险分担奠定基础,这对确保项目资金计划与实际需求匹配起到关键作用。

施工阶段,投资估算的参考价值主要表现在成本控制与进度款产值报送上,施工企业在执行合同过程中,需以预算成本与合同价的对比结果作为控制目标,而这些具体目标大多源于前期投资估算提供的核心指标,合理的估算能让施工单位在物资采购的品类选择、劳务分包的费用核算、机械调配的时间安排等方面展开科学规划,进而有效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和项目资金超支问题。进度款产值报送同样是施工阶段的关键环节,施工单位每月上报的实际完成产值,需严格依据合同价与项目预算进行细致核算,监理方和业主方审核过程中,亦会参考投资估算的具体成果,以此判断报送数据的真实合理性,若投资估算存在系统性偏差,不仅可能导致产值确认与款项支付出现争议,还会直接影响项目资金正常周转,严重时甚至引发施工环节的各类纠纷,投资估算在施工阶段不仅是资金计划执行的重要指导依据,更是保证项目资金支付流程顺畅的核心工具。

工程结算阶段,前期投资估算与实际结算数据的对比可直接反映全过程成本控制的实际成效,科学的投资估算能减少竣工结算中的审计争议,为工程造价对审提供明确参考依据,估算与实际数据差距过大时,审计难度会显著增加,双方易产生分歧,进而延长整体结算周期,变更签证较多的项目里,没有前期合理估算作为参照,结算阶段很容易陷入扯皮纠纷甚至需要通过仲裁解决。实践证明,投资估算不只是项目前期的静态成果,更是贯穿招标、施工、结算全过程的动态指导框架,对投资估算成果持续利用,能实现成本目标的全过程控制,从源头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三、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投资估算优化路径

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投资估算优化路径的第一要点是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传统投资估算多依赖历史定额与经验数据,面对复杂工程条件时,往往难以满足精度需求,引入工程造价数据库、市场价格动态采集系统及 BIM 技术后,估算阶段可获取更真实的实时成本信息。BIM 模型搭配造价软件,能自动提取工程量、实时更新材料价格,还能完成多套方案比选,为投资估算提供全面数字化支撑,这类技术手段不仅能提升估算精度,进入后续阶段后,还可与施工图预算、成本控制、结算审核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增强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协调性与连贯性,让各环节成本管控更高效。

投资估算的优化还需体现在风险管理与动态调整机制上,工程建设周期通常较长,市场环境的波动、政策要求的更新都会带来变化,静态的一次性估算难以完全适配实际需求,全过程造价管理要求投资估算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材料价格指数的涨跌、人工费市场行情的波动,以及政策性调整因素,进行定期修正。开展风险识别与敏感性分析,能提前预测哪些费用科目波动幅度较大,在估算阶段提前设置风险准备金,增强项目应对不确定性的抗风险能力,需建立投资估算与资金计划的联动机制,确保项目执行过程中能及时反映实际变化,实现资金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这种基于风险管理的估算优化路径,可有效降低后期成本失控的可能性,保障项目经济目标落地。

优化投资估算过程中,造价管理的制度化与专业化建设同样不可或缺,完善的制度设计能确保估算工作在方法选择、流程执行和成果输出上具备可操作性与规范性,避免因标准模糊导致的估算偏差,需加强造价人员专业培训,重点提升其在工程量清单精准编制、合同价格深度分析及结算审核细节把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让人员专业水平匹配复杂项目需求。推动第三方审计与全过程咨询服务引入,借助外部专业力量让估算工作保持独立性与公正性,进一步提升成果可信度,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撑的双重作用下,可构建起科学、合理且动态的投资估算体系,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优化路径,能真正发挥投资估算在成本控制中的指导价值。

结语

本文围绕项目前期投资估算对后期成本控制的作用展开分析,阐述估算阶段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探讨其在招标、施工及结算中的应用价值,提出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前期投资估算的科学性是成本控制的起点,也是实现全过程资金合理配置的重要保障,通过信息化手段、风险管理机制及制度化建设不断优化投资估算,可确保项目造价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志远,陈立群.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J].建筑经济,2023,44(5):52-57.

[2]黄俊峰,周婷婷.BIM技术在工程投资估算与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施工技术,2024,53(12):118-123.

[3] 郑凯, 孙婧. 基于风险管理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研究[J]. 中国建设管理,2022,40(9):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