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教育考试院政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栗义耕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教育考试院 056900
一、县级教育考试院政工工作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县级教育考试院的工作具有显著的基层特点:一方面,考试任务集中且责任重大,中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等关键考试时间紧、流程严,涉及考生数多、社会关注度高;另一方面,人员队伍往往呈现"编制紧、事务杂、压力大"的特征,多数工作人员身兼考务、保密、宣传等多项职责,且直接面对考生和家长的一线诉求。
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政工工作的核心价值:其一,政治引领是前提。教育考试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通过政工工作强化队伍的政治意识,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考试环节落地,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其二,纪律约束是底线。考试公平是生命线,政工工作需通过常态化教育、制度化规范,筑牢工作人员的纪律防线,杜绝泄密、舞弊等风险;其三,队伍活力是保障。基层工作压力大、重复性强,政工工作需通过人文关怀激发动力,避免因疲劳、懈怠导致工作疏漏。
二、当前县级教育考试院政工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基层实践来看,县级教育考试院政工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思想教育与业务工作"两张皮"
部分县级考试院将政工工作简单等同于"读文件、开会议",与考务实操脱节。例如,在考前培训中,多侧重流程讲解,却忽视对"为什么要严守保密纪律"的深层思想引导;在政策学习中,照搬上级文件,未结合县域考生特点(如农村考生占比高、特殊考生需求多样)转化为具体服务举措,导致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难以入脑入心。
(二)队伍建设与实际需求不匹配
一方面,基层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多数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考务管理培训,对信息化考试系统、应急处置流程等新要求适应较慢;另一方面,激励机制单一,多以"完成任务"为考核标准,对创新服务、主动担当的行为缺乏有效激励,年轻干部成长通道不明确,导致队伍活力不足。
(三)服务效能与群众期待有差距
政工工作的成效最终应体现在服务质量上,但部分县级考试院仍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例如,对考生的政策咨询回应不及时、农村考生的赴考指导不到位、特殊考生的便利措施落实不细致等,反映出政工工作在"以考生为中心"的理念传导上存在薄弱环节。
三、县级教育考试院政工工作的优化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基层实践经验,县级教育考试院政工工作需从"政治引领、队伍建设、纪律保障、服务增效"四个维度发力,构建"严管+厚爱+赋能"的工作体系。
(一)强化政治引领,让思想教育"接地气"
1.推动理论学习与业务融合。将政策学习与考务场景结合,例如在学习《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时,结合本地曾发生的"代考""手机作弊"等案例,通过"案例剖析会"让工作人员直观理解纪律要求的现实意义;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设置"考务难题攻坚"环节,组织党员带头破解"农村考生身份核验效率低""志愿填报指导覆盖不足"
等实际问题,让政治学习转化为工作实效。
2.聚焦"立德树人"深化价值引导。通过"考务故事分享会",让工作人员讲述服务考生的经历(如为残障考生协调特殊考场、为家庭困难考生提供文具资助等),强化"考试不仅是选拔,更是育人"的意识,将"公平、公正、服务"的理念融入每一个工作细节。
(二)建强骨干队伍,让能力提升"有实效"
1.构建"分层培养"体系。针对新人,实施"1+1"传帮带机制,由经验丰富的老考务人员带教,重点培训保密流程、应急处置等基础技能;针对骨干,开展"跨岗实训",通过参与试卷押运、考点巡查、成绩复核等全流程工作,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针对年轻干部,鼓励参与信息化建设(如开发考生咨询智能回复系统、优化报名数据统计工具),提升创新能力。
2.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将"考生满意度""考务零失误""创新服务举措"等纳入考核指标,对表现突出的人员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中优先考虑;同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区分工作失误与违纪违规,鼓励工作人员在服务中大胆尝试,避免因怕担责而"躺平"。
(三)严守纪律底线,让制度约束"筑防线"
1.细化全流程纪律规范。围绕考试关键环节制定"负面清单":试卷保密环节明确"双人双锁、全程监控、交接签字"等刚性要求;考场管理环节细化"手机探测、身份核验、视频回放"等操作标准;成绩管理环节严格执行"双人核对、系统留痕、逐级审批"制度,让每个岗位、每个步骤都有章可循。
2.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通过组织观看考试舞弊案例纪录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通报本地系统内违纪案例等方式,强化"纪律红线不可碰"的意识;考前召开"廉政承诺会",工作人员签订责任书,考后开展"复盘会",对发现的流程漏洞及时整改,形成"事前提醒、事中监督、事后总结"的闭环。
(四)深化服务效能,让群众感受"有温度"
1.聚焦考生需求创新服务。针对农村考生信息获取不畅的问题,联合学校开展"考前政策进课堂"活动,用通俗语言讲解报名流程、考场规则;针对特殊考生,建立"一人一策"服务档案,提前协调无障碍通道、延长考试时间等便利措施;开通"考务直通车"热线,安排专人解答志愿填报、成绩查询等高频问题,确保"事事有回应"。
2.构建内外协同的服务网络。对内加强与教育局、学校、卫健等部门的联动,形成"考前宣传—考中保障—考后服务"的合力(如联合卫健部门制定考场医疗应急预案);对外依托社区、村委会建立"考试服务点",让农村考生在家门口就能获取报名材料复印、政策咨询等服务,将政工工作的"软实力"转化为考生的"获得感"。
四、结语
县级教育考试院的政工工作,既要有"严"的底色,以纪律约束守护考试公平;也要有"暖"的温度,以人文关怀凝聚队伍力量;更要有"实"的成效,以服务创新回应群众期待。唯有立足基层实际,将政治要求、纪律规范、队伍建设与考生需求深度融合,才能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服务贴心"的考务队伍,为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筑牢基层防线,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