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机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的调查与思考
庞杨
湘潭市直机关党员教育中心 湖南省湘潭市 41110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吹响了改革奋进的时代号角。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担当作为,新征程上,充分激发机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课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一、当前机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总体状况
一是有坚定的政治站位。各单位都能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等,组织党员干部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二是有正确的政绩取向。市委在全市先后深入开展“正作风、提精神、鼓士气”专项整治行动和“镜鉴”以案促改促建促治专项活动,督促全市党员干部发扬“三牛”精神,落实“四敢”要求,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强化责任担当、大胆干事创业。三是有良好的实绩实效。市委部署在全市开展“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推动全市 18 万人次党员干部深入 951 个村(社区)、4323 家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查找、解决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 2.6 万个,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36 条、招商引资20 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40 条、兴农惠民 18 条、激励干部敢为12 条等系列政策,全市发展整体回升向好。
二、机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一)安于现状,不想为,锐意进取精神有待增强。主要表现为三个“不”:一是境界不高。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树得不牢,在思想深处没有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干事创业动力明显不足。二是激励不足。部分单位党组(党委)充分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机制成效还不明显,队伍中或多或少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问题。三是人岗不适。岗位不相适、人事不相宜,不能用其所长、用当其时,造成了党员干部工作劲头不足,工作效果难以保证。
(二)怕担责任,不敢为,明哲保身观念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三种状态:一是担心被问责的“太平为官”思想。部分机关党员干部认为“现在管的这样严,干事越多,出错几率就越大,犯不着去冒险”,乃至“不出事”的思想“挂帅”,工作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二是想当老好人的“和气为官”思想。少数党员干部信奉“多栽花少种刺”,讲究“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三是习惯随大流的“平庸为官”思想。少数党员干部自我要求不高,热衷于随大流,满足于按部就班,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三)能力不足,不会为,本领恐慌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主观上不学习导致“不会为”。少数党员干部长期不求新知、不学新业、不悟新政,导致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束手无策、力不从心,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想不出。二是作风上不扎实导致“不会为”。少数党员干部长期习惯于坐办公室看材料、听汇报,很少真正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干工作“拍脑袋”“想当然”。三是心理上不抗压导致“不会为”。有的单位忽视干部被肯定、被认可、被关心的情感需求,对诸如谈心谈话、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等关怀激励手段运用不够,干部职工感受不到组织的温暖。
三、解决机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足的对策建议
(一)正确引,激发主动作为。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以崇高的理想引领人。始终拧紧思想“总开关”,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引导机关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品尝真理的味道、体会思想的伟力。要用好本地红色教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力量。以鲜明的导向引领人。始终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有为才能有位”的导向,大胆提拔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的党员干部,让敢担当善作为的党员干部有舞台;要完善考核评价、职务职级、薪酬分配和评先评优等机制,真正做到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以贴心的安排引领人。对年轻干部,要突出实践一线历练和递进式培养,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对中坚力量和业务骨干,要积极稳妥推进轮岗交流和双向交流,持续激发兴奋点、消除乏力点;对老同志,要根据其特长特点,力所能及地安排参加调查研究、监督检查、协助业务等工作,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再建新功。
(二)科学管,促进担当作为。坚持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与落实党内关怀机制结合起来,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动力。主动容错纠错,消除思想顾虑。健全和落实容错纠错机制,真正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着力消除影响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各种消极因素,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满腔热忱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严格监督管理,强化治庸问责。深化开展“机关病”“衙门”作风纠治工作,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的庸懒散、慢推拖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作用,加强党员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真正做到抓早抓小,防范于未然。加强关爱关怀,凝聚奋进力量。开展经常性、多层次的谈心谈话,倾听心声、开展疏导、加油鼓劲。持续开展“两优一先”、先进工作者、最美公务员等“身边榜样”系列评选活动,积极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氛围。落实关怀帮扶、健康体检等制度,给予党员干部及时、温暖、有效的关心关爱,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精准育,推动善于作为。坚持教育培训淬炼、基层墩苗磨炼、中心工作锤炼、急难险重任务历练,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在优化培训中育。开展全覆盖、多手段、高质量的培训,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消除能力盲区,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在攻坚克难中育。推动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创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引导机关党员干部主动投身债务化解、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阵地,切实在攻坚克难中锻炼和成就干部。在服务群众中育。持续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民办实事等实践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到联系村、社区、企业,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群众情况、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破解一批制约发展的难题、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基层群众的信赖和口碑。
结语:机关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犹如一面镜子,反映着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政治素养、工作态度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整体面貌。加强机关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