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管理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刘淑艳
中煤建设集团第四十九工程处 河北省邯郸市 056003
引言: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招投标作为一种常见的交易方式,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的竞争力。有效的招投标管理能够优化资源分配,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深入研究招投标管理对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招投标管理与市场竞争力的关系
1.1 招投标管理的内涵
招投标管理是指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通过规范招标方、投标方及中介机构行为,保障交易公平、透明、高效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核心内涵包括流程规范化、行为监管与权益保障三个维度。流程规范化体现在从招标公告发布、招标文件编制,到投标文件评审、中标结果公示等全环节,均需遵循统一标准,确保每个环节公开透明,避免暗箱操作。行为监管则聚焦于对参与主体的约束,比如要求招标方不得设置不合理门槛排斥潜在投标方,投标方不得通过串通投标、弄虚作假等方式获取竞争优势,中介机构需客观公正提供服务。权益保障方面,招投标管理通过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建立纠纷解决机制,保护招标方获得优质服务或产品,同时保障投标方的公平竞争机会,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为市场主体创造稳定、可预期的交易环境,是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重要管理手段。
1.2 市场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市场竞争力是市场主体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成本控制能力、产品与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及品牌影响力。成本控制能力决定企业在同等质量下能否以更低价格占据市场,通过优化施工工艺、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企业可在价格竞争中具备优势。产品与服务质量是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基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能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创新能力则关系到企业能否适应市场变化,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推出符合市场趋势的产品或服务,抢占市场先机。品牌影响力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无形资产,具有高知名度与良好口碑的品牌,能在市场中形成差异化优势,降低客户选择成本,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四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企业或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体系。
2. 招投标管理对市场竞争力的积极影响
2.1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招投标管理通过引入公平竞争机制,有效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为市场竞争力提升奠定基础。在招投标过程中,众多投标方围绕同一项目展开竞争,需在投标文件中清晰呈现自身的资源投入方案、成本控制措施及服务能力,招标方则根据综合评估选择最优投标方。这种竞争模式促使资源向效率高、能力强的市场主体集中,避免资源流向低效或缺乏竞争力的主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在工程建设领域,通过招投标管理,资质齐全、技术先进、成本控制合理的建筑企业更易中标,其能以更高效的方式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完成项目,减少资源浪费。同时,招投标管理的透明化流程,让市场主体清晰了解行业资源需求与供给情况,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资源投入方向,避免盲目扩张或资源闲置,进一步提升整个市场的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市场整体竞争力提升。
2.2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招投标管理通过设置科学的评审标准与竞争压力,倒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在招投标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与服务模式,而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招标方在招标文件中,往往会对项目的技术标准、环保要求、服务升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比如在设备采购招标中,可能会明确要求设备具备节能、智能化功能,这就促使投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符合要求的新技术、新产品。同时,面对同行的竞争压力,企业需持续优化创新机制,建立研发团队,探索新的施工工艺或服务流程,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3. 优化招投标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策略
3.1 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优化招投标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制度保障,需从细化规则、填补漏洞与衔接配套三个方面推进。在细化规则方面,针对当前招投标实践中存在的模糊地带,如招标文件编制标准、评审专家资质认定、异议处理流程等,制定更具体的实施细则,避免因规则不明确导致执行偏差,确保各方主体有法可依。填补漏洞方面,聚焦串通投标、虚假招标等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与处罚措施,明确违法成本,加大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度,同时针对新兴领域如电子招投标中的数据安全、平台监管等问题,补充相应法律条款,适应市场发展新需求。衔接配套方面,加强招投标法律法规与政府采购法、反垄断法等相关法律的协调,避免法律冲突,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3.2 加强监管力度
加强监管力度是确保招投标管理有效实施、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关键举措,需构建全流程、多维度的监管体系。在监管环节上,实现从招标公告发布到合同履行的全流程覆盖,不仅要监管招投标过程中的程序合规性,还要跟踪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转包、违法分包、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确保招投标结果落到实处。在监管方式上,结合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率,比如建立全国统一的招投标监管平台,实现招标项目信息、投标企业资质、评审过程等信息的线上公开与实时监控,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异常交易行为,及时发现潜在违法违规线索。在监管主体上,明确行政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与社会监督的职责,形成监管合力,行政监管部门负责执法检查,行业协会发挥自律作用,同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鼓励公众、媒体对招投标违法行为进行举报。通过加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创造良好环境。
3.3 提高企业参与度
提高企业参与度是激活招投标市场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需从降低参与门槛、优化服务与强化激励三个方面入手。降低参与门槛方面,清理招投标过程中不合理的资质要求、地域限制等壁垒,允许更多符合基本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竞争,比如在政府采购项目中设置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预留份额,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优化服务方面,简化招投标流程,推行电子招投标,减少纸质材料提交、现场报名等繁琐环节,降低企业参与成本;同时建立招投标信息公开平台,确保招标信息及时、全面公开,让企业能便捷获取项目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错失参与机会。强化激励方面,对诚信经营、履约能力强的企业给予信用加分,在评审中适当倾斜,同时将企业参与招投标的履约情况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良好的企业可在后续项目中享受简化审核、优先推荐等优惠政策。通过提高企业参与度,引入更多市场竞争主体,激发市场竞争活力,促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推动市场整体竞争力提升。
结束语:招投标管理对市场竞争力有着深远影响。通过优化招投标管理,可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持续改进招投标管理工作,是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勇.我国软件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21.
[2]薛飞宇.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21.
[3]李琳.方正众邦公司应用软件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