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策略研究

作者

罗雅姿

重庆市永川区凤凰湖中学校 402160

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概括及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随着教育理念从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育转变,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弊端渐显,学生常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境,核心素养发展受阻。支架式教学模式借鉴建筑领域“支架”概念,教师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逐步构建知识体系,契合核心素养导向教学需求,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活力。

一、搭建情境支架,激发学习兴趣与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支架,能将抽象数学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熟悉情境中感受数学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使其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与模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如购物折扣、行程问题、建筑设计等,构建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教师播放一段工人师傅测量直角三角形工件边长视频,提出问题:“工人师傅想知道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可又没带测量工具,已知两直角边分别为 3cm 和 4cm ,怎么能算出斜边呢?”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情境。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方格纸画出直角边为 3cm 和4cm 的直角三角形,测量斜边并计算三边平方关系,再改变直角边长度重复操作,归纳猜想出勾股定理内容。接着教师展示古埃及人用绳结构造直角三角形实例,让学生用勾股定理解释原理,完成从具体情境到抽象定理再到实际应用建模过程,学生在情境中直观感受知识形成,提升数学抽象与建模能力。

二、巧设问题支架,培养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巧妙设置问题支架,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理清知识脉络,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在讲解“三角形全等判定”时,教师先展示两个外观相似的三角形教具,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学生可能会根据直观观察猜测,但无法准确判断。接着教师给出一些条件,如“已知两个三角形三条边分别相等,它们全等吗?”让学生通过画图、裁剪、拼接等方式进行验证。在学生得出三边相等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结论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已知两边及其夹角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引导学生继续探究。通过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支架,学生在思考、探究、推理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面对相关几何问题时,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推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解决。

三、组织合作探究支架,提升数学建模与合作交流素养合作探究学习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培养合作交流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合作探究支架,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在合作中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建立数学模型,提升数学建模素养。教师要合理分组,明确小组分工,为学生提供探究任务与指导,鼓励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交流、互相启发。

在“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中,教师设置这样一个任务:学校计划组织一次春游活动,租用客车,已知每辆客车可乘坐 45 人,租金为 800 元,另外还有 20 人的小型客车,租金为 500 元,学校共有 200 名师生参加,怎样租车最省钱?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计算、分析等方式,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收集数据,有的负责列出函数关系式,有的负责分析函数性质并得出结论。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通过交流与协作,建立了关于租车费用与租车数量的一次函数模型,最终找到最省钱的租车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得到提升,同时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素养也得到锻炼。

四、运用多媒体支架,增强直观理解与数学运算素养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支架,能将抽象数学知识以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直观感受,同时有助于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提升数学运算素养。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动画演示等,辅助教学过程。

在“图形的旋转”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的过程,让学生清晰看到旋转前后图形的位置变化、对应点的运动轨迹等。在讲解旋转性质时,通过动画演示,学生能直观理解旋转过程中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等性质。在进行相关计算练习时,如求旋转后某点的坐标,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计算过程与步骤,让学生更清楚运算思路,提高运算准确性与速度,有效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搭建情境支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数学抽象素养,巧设问题支架培养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运用多媒体支架增强直观理解与数学运算素养,组织合作探究支架提升数学建模与合作交流素养,学生在教师搭建的支架引导下,能逐步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科良.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数学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5,(24):76-78.

[2]於根.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世纪智能,2025,(98):27-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