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张双亮
身份证号码:320381198709135750
引言
在建筑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景下,传统工程管理模式面临效率低下、协同困难、风险管控不足等痛点,难以满足复杂工程项目的管理需求。信息技术作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凭借其可视化、实时化、智能化特性,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从 BIM 技术实现多专业协同设计,到物联网技术保障施工现场精准监测,再到大数据与云计算支撑全局决策,信息技术正逐步重塑工程管理流程,成为提升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的重要抓手。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领域
1.1 BIM 技术应用
BIM 技术拥有三维模型的优势,将建筑工程管理建立在可视化的协同平台。在设计环节,BIM 能够整合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信息,建立起基于全方位数据的三维模型,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空间的规划、管线走向,避免因传统二维图纸叠加造成的相互干扰而进行设计变更,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返工风险。对于施工阶段来说,能够将施工计划时间节点以施工模拟的方式与 BIM 模型相结合,预先判定施工风险和工序衔接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便于相关人员对方案进行调整,明确资源调配的结构,又能够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将实际数据与模型进行对比,实时把握工程建造的进度和质量,督促工程施工严格依照设计的要求执行,为相关参与人员提供统一的信息交互接口,促进效率提高。
1.2 物联网技术应用
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与智能终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时化、精细化监测。在设备管理方面,借助安装在施工机械上的传感器,可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如转速、温度、油耗等,及时察觉设备异常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施工中断。人员管理上,通过定位终端与物联网系统联动,能精准掌握施工人员在现场的位置与活动轨迹,在遇到危险区域或突发情况时,可快速发出预警并组织疏散,保障人员安全。
1.3 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
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在成本管理中,云计算平台可整合工程全周期的成本数据,包括材料采购、人工费用、设备租赁等,大数据分析技术能挖掘数据间的关联规律,精准识别成本管控薄弱环节,辅助管理人员制定更科学的成本控制策略。风险管控方面,通过收集历史工程数据、施工现场实时数据及外部环境数据,大数据模型可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工期延误、质量隐患等,并提前给出应对建议。
1.4 智能化管理平台应用
智慧管理系统则是基于各类型数字技术的应用集成,在集成所有类型工程数据信息后组成一套综合应用管理系统,以达成一个建筑物从设计到后期养护中的多场景应用要求,系统将各个阶段所需要的信息进行集成并实现数据交互功能,进而实现各类型工作人员对项目的了解,管理人员也可便捷获取工程建设推进情况。
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与问题
2.1 应用现状
在应用信息技术上,目前虽然在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开始铺开,但却有不均衡趋势。建筑工程头部企业由于自身资源相对充裕,先后引入BIM、智能化管理软件等手段,已在部分大型项目中实现了设计协同、可视进度控制等功能,有的已经构建了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多个项目的统筹管理。但中、小建筑企业由于财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问题,信息化的应用更多的是停留在使用简单软件进行管理性文档或记录施工作业进程阶段,很少有针对物联网、大数据的落地应用。
2.2 现存问题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仍面临多重阻碍。技术适配性不足,部分通用型信息技术工具与建筑工程复杂的现场环境、个性化管理需求不匹配,需额外投入成本进行二次开发,增加了应用难度。人员能力短板,一线管理人员多熟悉传统管理模式,对BIM、大数据等技术的操作与应用能力较弱,难以充分发挥技术工具的效能,且企业内部缺乏专业的技术运维团队,导致技术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解决。数据协同难题,不同技术系统间数据标准不统一,如 BIM 模型数据与智能化管理平台数据难以无缝对接,形成数据孤岛,无法实现信息的高效流转与整合利用,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优化对策与发展建议
3.1 技术层面
针对技术适配性不足与数据协同难题,需从技术研发与整合入手突破瓶颈。推动信息技术工具的定制化开发,鼓励技术服务商深入调研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同项目的现场环境、施工流程与管理特点,开发适配性更强的专业工具,减少企业二次开发成本。例如,针对 BIM 技术,可开发更贴合中小型项目的轻量化模型工具,降低操作复杂度与应用门槛;针对物联网技术,研发更耐恶劣环境的传感器与终端设备,提升在施工现场的稳定性。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推动行业制定 BIM 模型、物联网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信息等各类数据的交互规范,实现不同技术系统间的数据无缝对接。同时,加强技术融合创新,将 BIM、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深度整合,构建一体化的技术应用方案。
3.2 管理层面
从人员能力与管理流程两方面发力,夯实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在人员培养上,企业需制定系统性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开展分层培训:对一线管理人员,重点培训 BIM 软件操作、智能化平台使用等实用技能,通过案例教学、现场实操等方式,帮助其快速掌握技术工具的应用方法;对技术运维人员,加强大数据分析、系统维护等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解决技术故障的能力。在管理流程优化上,企业需重构适配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体系,将技术工具融入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管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技术应用标准与责任分工。
3.3 政策层面
发挥政策引导与支持作用,为信息技术应用营造良好环境。首先,行业主管部门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的建筑企业给予补贴或税收优惠,尤其向中小企业倾斜,降低其技术引进与应用成本。设立专项研发基金,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建筑工程领域信息技术的创新研究,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其次,完善行业规范与标准,制定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指南与评价体系,明确技术应用的质量要求与验收标准,引导企业规范开展技术应用,避免无序发展。
结语
信息技术为建筑工程管理突破传统瓶颈提供了关键路径,其在 BIM、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已成为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的核心支撑。尽管当前存在应用不均衡、技术适配性不足等问题,但通过技术定制化、人员培训与政策扶持的协同发力,可有效推动技术与管理深度融合。随着技术持续创新,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渗透工程全周期,助力建筑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晨煜.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院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4,36(21):150-152.
[2] 严伯 元. 浅析 信息 技术 在建 筑工 程安 全管 理中 的应 用 [J]. 房地 产世界,2024,(20):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