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技术在信息技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
王海宇
身份证号码:130282198306103311
引言
信息技术设备是数字经济运行的核心载体,其全生命周期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 IT效能、运营成本与资源利用效率。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的普及,IT 设备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设备间关联性愈发紧密,一台服务器的故障可能引发业务系统连锁中断,一套存储设备的低效运维可能造成大量资源闲置,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应对这一变化:依赖人工巡检的运维方式无法实时捕捉设备隐性异常,基于经验的决策缺乏全周期数据支撑,这些痛点严重制约了 IT 设备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一、数字孪生技术概述
1.1 核心矛盾
从核心矛盾来看,IT 设备规模与复杂度的激增,已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能力上限。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普及,企业 IT 架构中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路由器等硬件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且设备间关联性日益紧密,一台服务器的性能波动可能引发整个业务系统的连锁反应,单一网络节点故障可能导致跨区域数据传输中断。
1.2 传统模式痛点
传统管理模式的诸多痛点,进一步凸显了技术革新的紧迫性。在运维环节,传统模式以事后修复为主,缺乏对设备状态的实时感知 —— 设备出现故障前往往会有性能衰减、参数异常等前兆,但人工巡检难以捕捉这些隐性信号,导致故障突发时响应滞后,影响业务连续性;在资源管理上,传统模式依赖固定周期的维护计划,易出现过度维护或维护不足的问题,造成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在决策环节,传统管理缺乏全周期数据支撑,设备设计阶段难以精准预判实际运行中的性能瓶颈,报废阶段无法科学评估部件残值与回收价值,制约企业 IT 资源的高效利用。
1.3 技术适配性
数字孪生技术凭借虚实映射、实时交互、模拟仿真的核心特性,精准适配 IT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其虚实映射能力可构建与物理设备 1:1 对应的虚拟模型,将设备的几何结构、物理参数、运行状态完整复刻到虚拟空间,实现从 黑箱式管理到可视化管控的转变,让运维人员直观掌握设备实时状态。实时交互特性通过 IoT 传感器与数据传输技术,实现物理设备与虚拟模型的动态数据同步。这种技术特性与 IT 设备管理的可视化、预判性、精细化需求高度契合,成为解决传统管理痛点、化解核心矛盾的最优技术路径。
二、数字孪生技术在信息技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场景
2.1 设计与生产阶段
设计与生产环节是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虚拟先行优化设备研发与生产质量、解决设备设计仅依赖于物理样机、生产管控落后于设计两大难题的重点场景。设计环节主要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设备虚拟原型,设备设计人员将设备硬件结构、电路布局、散热系统等全部细节复刻至虚拟环境,仿真模拟不同方案的运行性能。虚拟原型可模拟设备与外部其他IT 组件的兼容性,为后续设备部署中的适配问题提前化解危机。生产环节主要通过将数字孪生模型与生产线实时对接,将生产过程的进度、各部件装配精确度、检测结果等信息全部同步至虚拟模型中,生产管理人员通过虚拟模型可直接了解整套生产线情况,如出现部件安装偏差、装配工艺参数不符合设计指标等异常情况时,数字孪生模型将显示标注部件的位置、发出异常预警,方便生产人员直接判定问题所在及采取的对策,确保出厂设备质量一致性、稳定性。
2.2 运维与使用环节
运维与使用阶段是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价值最突出的环节,通过虚实联动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控、故障精准诊断与高效调度。在状态监控上,物理设备搭载的传感器将温度、负载、能耗、网络带宽等运行参数实时传输至数字孪生模型,虚拟空间以可视化形式呈现设备运行状态,甚至可通过三维模型拆解查看内部部件损耗情况,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监控,让隐性异常无所遁形。在故障处理上,数字孪生技术兼具预测与诊断能力。
2.3 报废与回收阶段
报废及回收阶段,数字孪生以信息驱动进行设备残值准确评价及绿色回收,消除传统报废依赖经验判断、资源浪费的现象。在评价阶段,数字孪生模型记录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比如使用的时数、故障维修次数、内部主要部件损耗程度、性能衰退曲线等,并建立相应的设备残值评估模型,准确计算设备报废时的残值,为企业的设备资产处置决策提供准确数据,防止因为判断经验错误而让企业资产的残值过高或过低。回收阶段,数字孪生模型可用于模拟设备的拆解过程,识别残值可回收部件的位置、拆解顺序与注意事项,为回收工作人员指导回收工作的分解,最大程度分离可回收部件和废弃物质。
三、发展方向
3.1 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是数字孪生技术与人工智能、5G 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果,给管理智能化带来了新的生产模式。人工智能将使孪生模型具备决策分析能力,对设备全生命周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优化设备故障预测算法及资源调度算法,将被动的孪生模型呈现转为智能的模型提出主动建议。5G 技术为虚实之间提供通信隧道,提供高速网络传输物理设备与孪生模型数据一致性,即使在分布 IT 的物理设备情况中,也能保障毫秒级的数据传输,保证了孪生模型对物理设备的实时、动态映射,从而也为后续远程运维、协同管理奠定了基础。
3.2 场景拓展
场景拓展层面,数字孪生将从传统 IT 设备向更复杂、更新兴的领域延伸。在边缘计算设备管理中,针对边缘节点分散、环境复杂的特点,数字孪生可构建轻量化模型,实现边缘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解决边缘运维难的问题。在工业级 IT系统管理中,孪生模型可结合工业场景特性,模拟设备在高温、高电磁干扰环境下的运行状态,优化硬件设计与运维方案,适配工业领域的严苛需求,拓展数字孪生的应用版图。
3.3 产业协同
产业协同层面,将构建多主体联动的数字孪生生态,推动技术规模化落地。设备厂商可在 IT 设备出厂时同步交付标准化孪生模型,实现设备、模型,一体化交付,减少企业后续建模成本;孪生技术提供商与运维服务企业合作,开发定制化管理平台,满足不同行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行业协会则牵头制定孪生模型数据接口、建模规范等标准,消除企业间的技术壁垒。这种协同模式不仅能加速技术迭代,还能降低单个企业的应用门槛,让数字孪生技术成为 IT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能力,助力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
结语
本文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 IT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其在设计、运维、报废阶段突破传统管理瓶颈,助力管理可视化与高效化。但建模标准不统一、成本高、人员能力不足等问题仍需突破。未来,通过技术融合、场景拓展与产业协同,技术将更适配管理需求。相信随着技术迭代与生态完善,数字孪生将成为 IT 设备管理智能化的核心支撑,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姜震宇,田菁,郭殷奇,等.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利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3,(17):154-155.
[2]刘发辉,杨定能,张仁贵,等.多台液压启闭机共用无电应急操作器的应用研究[J].大坝与安全,2024,(0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