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初中生体育课堂参与积极性的策略研究
张帅
土默特右旗民族第一中学 内蒙古 包头 014100
引言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课程所肩负的任务,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去培育学生的运动技能、健康习惯以及体育道德。当下初中生体育课堂中,部分学生呈现出参与热情匮乏、消极应对等状况,对教学成效产生不良影响,又对核心素养的培育起到抑制作用。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涵盖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教学方法陈旧、评价方式不全面等方面,基于此情况,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上参与主动性的策略展开研究,这对达成体育课程的育人目标、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具备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核心素养视角初中体育课堂参与现状以及问题
(一)课堂参与现状
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状况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态势,部分怀有兴趣或者具备运动基础的学生,能够极为踊跃地投身于体育课堂活动中。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程度处于较低水平,其常常以消极的态度等待,甚至想方设法逃避运动任务,特别是在长跑、力量训练等体育项目当中,其积极性显得更为淡薄。学生们的参与大多仅停留在身体活动较为浅层次的层面,对于与体育规则理解、团队协作等核心素养相关的深层次参与活动涉足较少,因而难以达成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参与积极性匮乏核心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审视,学生参与积极性欠缺存在三个方面的状况:其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契合,大多着重围绕考试相关项目展开,对学生的兴趣以及个性化发展有所忽视,难以有效激发学生提升运动能力的内在动力。其二,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主要以“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的模式为主,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产生不利影响。其三,评价较为侧重于运动成绩,对过程以及体育品德有所忽略,学生因为害怕处于“落后”状态而不愿意参与,对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形成制约。
二、核心素养视角提升初中学生体育课堂参与积极性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同时顾及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及学生的兴趣点,一方面,以提升运动能力为核心,增添如球类、体操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等多样的项目类型,给予学生依据自身兴趣进行自主选择的机会,与此同时,将规则讲解以及战术分析等内容融入其中,以此强化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另一方面,结合健康行为的既定目标,设计出“运动与健康”的知识板块,例如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科学锻炼的有效途径等,借助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树立起健康意识。除此之外,鉴于学生在体质方面存在的差异情况,对教学内容实施分层设计,以此保证处于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均能够收获成就感,进而增强学生参与的意愿。
(二)创新教学方法
依据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革新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忱。可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例如模拟体育赛事的场景,使学生在竞争和协作当中提高运动技能与团队观念。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将单调乏味的体能训练转变为“障碍跑接力”“跳绳闯关”等游戏,以此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引入信息化的手段,借助短视频来展示动作的技巧、利用运动APP记录训练的数据,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自身的进步,从而提升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激励学生投身于课堂设计当中,例如促使学生自行组织规模较小的体育活动,以此培育其的自主管理能力以及体育品德。
(三)完善评价体系
打造同时考量过程和结果、具备多元面向的评估体系,以此给予学生参与相关活动以积极的促进。就评估内容而言,并非仅聚焦于运动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将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团队合作时的表现状况、对规则的遵守情形等要素纳入其中,从而全方位地展现出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品德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评估主体方面,引入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在评估过程中进行反思并获得进步,进一步强化自我认知。在评估方式上,运用“成长档案袋”来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进步情况,同时结合阶段性的测评,防止单一以成绩进行评估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自身被认可,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四)打造适宜氛围
优质的课堂环境是提高参与主动性的关键条件,教师应当转变自身角色,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于参与过程中存在的欠缺之处给予激励与引导,防止批评斥责。借助树立模范,表扬积极参与、乐于帮助他人的学生,营造出“主动投入、相互协作”的课堂氛围。开展班级体育文化活动,体育知识比拼、运动主题的班会等,让学生在课外拓展中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形成“热爱体育、享受运动”的环境,进而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平常生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
结论
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若要提升初中学生在体育课堂当中的参与积极性,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氛围等多个维度来采取行动。一方面,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其能够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核心素养的目标相契合。另一方面,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以此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强化育人的环境。便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热情,进而有助于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品德等方面实现综合提升。要依据学生的发展与变化情况,不断对教学策略加以调整,促使初中体育课堂能够切实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场所,为初中生实现全方位的良好发展筑牢稳固根基。
参考文献
[1]李维康.基于交互决定理论初中生体育课堂学习投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24.
[2]杨宁.动机氛围对初中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