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刘志娟
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中心小学 130400
一、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活跃计算课堂教学氛围
计算教学常因内容抽象、形式单一而显得枯燥,趣味游戏的引入能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感。通过设计与计算知识相关的游戏,如“ 数字接龙”“ 运算大闯关” 等,可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运算练习。例如,在“ 20 以内加减法” 教学中,教师组织“ 找朋友” 游戏,将写有算式(如“ 8+5′′ )和答案(如“ 13” )的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快速找到匹配的同伴,课堂氛围瞬间活跃,学生在互动中自然完成计算练习,有效降低了对计算的抵触情绪。
(二)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与主动性
趣味游戏通过任务挑战、即时反馈等设计,能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促使其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快速思考、准确运算以完成任务,这有助于提升计算速度与正确率。同时,游戏中的竞争与合作元素,如小组竞赛、团队闯关等,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让学生从“ 被动做题” 转变为“ 主动探索” ,逐步养成自主计算的习惯[3]。例如,在“ 多位数乘法” 教学中,教师设计“ 计算接力赛” 游戏,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依次完成一道乘法算式的计算,最后汇总结果,学生为了团队荣誉会主动专注计算,有效提升了计算能力。
(三)增进师生与生生间的情感互动
趣味游戏的开展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教师在设计游戏时,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点,与学生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并给予指导,学生之间通过协作、交流完成任务。这种互动模式能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将教师视为学习伙伴,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 小数加减法”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 超市购物” 模拟游戏,教师扮演收银员,学生扮演顾客,通过计算商品价格完成交易,师生在互动中不仅巩固了计算知识,还增进了情感交流。
二、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情境化游戏导入,激发计算兴趣
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可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设计情境化游戏,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探索欲望。例如,在“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中,教师创设“ 分糖果” 游戏情境:“ 有23 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颗?还剩几颗?” 随后让学生用小棒模拟糖果进行分配,学生在操作中自然接触“ 有余数的除法” ,并主动思考计算方法[1]。这种导入方式将抽象的除法运算转化为生活化的游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二)互动操作类游戏,深化计算理解
小学生对直观、可操作的事物更易理解,教师可设计互动操作类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计算原理的理解。例如,在“ 分数加减法” 教学中,教师发放圆形纸片、彩笔等材料,让学生开展“ 拼图计算” 游戏:将两个圆形纸片分别平均分成4 份,取其中1 份(即1/4)和2 份(即2/4),通过拼接观察合并后的图形占整体的比例,从而理解“ 1/4+2/4=3/4′′ 的计算原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知分数加减法的本质,避免了死记硬背计算法则,提升了计算的灵活性。
(三)竞赛类游戏巩固,提升计算效率
计算知识的巩固需要反复练习,竞赛类游戏能让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竞赛游戏,如“ 计算抢答赛” “ 闯关大挑战” 等,提升学生的计算效率。例如,在“ 四则混合运算” 复习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 闯关游戏” ,设置“ 基础关” (如“
)、“ 进阶关” (如“ (24-8)÷2+7′′ )、“ 挑战关” (如“ 12×(3+4)-25′′ )三个关卡,学生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答题,答对一题前进一格,率先到达终点的小组获胜[2]。这种游戏不仅让学生主动参与计算练习,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
(四)“ 互联网 +" 趣味游戏,拓展计算场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 +′′ 趣味游戏为计算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教师可利用在线平台或软件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课后也能进行计算练习。例如,在“ 百分数计算” 教学后,教师推荐学生使用包含“ 百分数应用题闯关” 的在线游戏,游戏以动画形式呈现题目(如“ 一件衣服原价200元,打八折后售价多少元?” ),学生完成计算后可获得即时反馈和奖励。这种游戏突破了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趣味中巩固计算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学生计算兴趣与参与度显著提升
通过对应用趣味游戏教学的班级观察发现,学生对计算课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从传统教学的 60% 左右提升至 90% 以上。学生不再畏惧计算练习,反而主动参与游戏,甚至在课后主动讨论游戏中的计算问题,学习态度从“ 被动接受” 转变为“ 主动探索” 。
(二)学生计算能力明显提高
在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对学生的计算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应用趣味游戏教学的班级,学生计算正确率平均提升 15% ,计算速度平均提升 20% ,尤其在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计算中,优势更为明显。这表明趣味游戏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升计算能力。
(三)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
趣味游戏的应用让计算课堂不再沉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加频繁。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主动合作,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顺畅,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不仅有利于计算知识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结语
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通过情境化、互动化、竞赛化等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升计算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遵循适时适度、主体性、指导性原则,结合计算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科学设计趣味游戏,将游戏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避免“ 为游戏而游戏” 。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创新游戏形式,利用“ 互联网 +′′ 等技术拓展计算教学场景,让趣味游戏真正成为提升计算教学质量的助力,为学生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琼.趣味游戏,灵动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2021(09):53-54.
[2] 黄丽贞. 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名师在线,2023(11):42-44.
[3]吴立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启迪与智慧(下),2025(0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