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分层管理干预对疾控中心重点传染病防控效率的作用研究

作者

蒋君

安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资阳 642350

0 引言

近年来,流感、艾滋病、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问题,始终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据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流感发病人数超千万,艾滋病感染者累计突破120 万,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数维持在 80 万左右,这些传染病不仅损害公众身体健康,更对医疗资源分配、社会经济稳定造成间接影响。疾控中心作为传染病防控的“中枢神经”,承担着监测预警、病例处置、防控指导等核心职责,但其传统防控模式常面临资源分散、流程冗余、责任模糊等问题,导致防控效率难以适配复杂的传染病防控需求。分层管理干预作为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已在医疗护理、企业管理等领域验证其价值。将分层管理干预引入疾控中心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探索其对防控效率的提升路径,成为应对当前传染病防控压力的重要方向。

1.分层管理干预概念界定

分层管理干预是指基于管理对象的特征差异,将管理体系划分为多个层级,针对不同层级制定差异化目标、策略与考核标准,明确各层级的权责边界,通过层级间的协同配合实现整体管理效率最大化的管理方法。在重点传染病防控中,分层管理干预可细化为“风险分层—职责分层—资源分层”三维体系。

2.当前疾控中心重点传染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系层级模糊,职责交叉

部分疾控中心在重点传染病防控中未建立清晰的层级管理架构,存在“决策层过度干预执行、执行层承担决策辅助任务”的错位现象。例如,在流感暴发期,疾控中心领导层直接参与基层病例排查,导致决策层面的防控策略制定滞后;同时,监测部门与处置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同一疫情数据需多部门重复上报,造成工作冗余。此外,疾控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层级协同机制,出现疫情信息“多头报送”或“漏报”,延误防控时机。

2.2 资源配置失衡,利用效率低

人力资源方面,疾控中心专业防控人员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高学历、高技能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集中于市级疾控中心,县级疾控中心多为兼职人员,导致基层传染病监测能力薄弱;物资资源方面,防控物资储备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应急、轻日常”的问题,农村地区常出现检测试剂短缺,而部分城市疾控中心物资积压过期;财力资源方面,资金多投向硬件采购,忽视人员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软实力提升,导致资源投入与防控需求不匹配。

2.3 信息沟通不畅,数据共享不足

当前疾控中心重点传染病防控信息系统存在“碎片化”问题:监测系统、病例报告系统、随访系统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数据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实时共享。例如,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病例报告系统上报的流感病例信息,需人工录入疾控中心的监测系统,导致数据延迟;同时,疾控中心与医疗机构、社区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社区随访的艾滋病患者用药情况无法及时反馈至疾控中心,影响治疗方案调整。此外,信息发布机制不完善,公众获取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多来自非官方渠道,易产生认知偏差。

2.4 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针对性不足

部分疾控中心在防控措施执行中缺乏分层思维,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传染病采用“一刀切”策略。例如,对低流行区的肺结核患者与高流行区患者采用相同的随访频率,导致低流行区资源浪费、高流行区随访不充分;在流感防控中,未根据老年、儿童等重点人群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宣传内容缺乏针对性;同时,基层防控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对传染病病例的识别、处置流程不熟悉,导致防控措施执行偏差,如漏判流感聚集性病例、延误密切接触者隔离。

3.优化疾控中心分层管理干预的建议

3.1 完善分层管理体系,细化层级权责

建议疾控中心进一步细化层级划分,在现有三级架构基础上,增设“专项层级”,如针对艾滋病、肺结核分别设立专项管理层级,负责该传染病的全流程防控;同时,制定《分层管理权责清单》,明确各层级在病例监测、疫情处置、资源申请等环节的权限与责任,避免权责模糊。此外,建立“层级间协同机制”,如每月召开决策层与执行层沟通会,及时解决执行中的问题。

3.2 动态调整资源分层,适配防控需求

基于重点传染病流行趋势,动态调整资源分层配置:在流感流行季节,增加执行层监测人员与检测物资投入;在艾滋病高发地区,强化专项层级的随访人员配置。同时,建立“资源分层评估机制”,每季度评估资源使用效率,如分析肺结核治疗药物的消耗速度与库存匹配度,及时优化资源分配。此外,推动跨区域资源分层共享,如建立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物资联动储备库,解决农村地区物资短缺问题。

3.3 升级分层信息平台,强化数据应用

建议疾控中心升级分层信息平台,引入大数据技术,实现传染病数据的自动分析与预警,如通过平台实时识别流感聚集性病例趋势;同时,统一数据标准,推动与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社区健康档案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病例发现—报告—随访”全流程数据互通。此外,增设公众信息子平台,及时发布分层防控知识,提升公众信息获取的精准度。

3.4 加强分层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针对不同层级人员制定差异化培训方案:对决策层开展“防控策略制定与风险评估”培训,提升战略规划能力,例如邀请公共卫生领域专家讲解流感流行趋势预测模型、艾滋病防控政策制定逻辑;对管理层开展“资源协调与项目管理”培训,强化统筹能力,涵盖肺结核治疗药物供应链管理、跨部门协作流程等内容;对执行层开展“病例识别与现场处置”实操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包括流感样病例快速筛查方法、艾滋病患者随访沟通技巧等。同时,建立“层级间轮岗机制”,了解防控整体规划,提升层级间的协同理解。

3.5 引入技术赋能,强化分层管理支撑

借助数字化技术优化分层管理流程:在风险分层环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重点传染病的流行数据,自动生成高、中、低风险区域与人群清单,为分层防控提供数据支撑;在资源分层配置环节,开发“资源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各层级的人力、物资库存情况,当某地区流感检测试剂短缺时,系统自动向管理层推送调配建议,提高资源响应速度。同时,推广移动终端在执行层的应用,分层推送防控知识,提升公众参与度。此外,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信息分层流通的安全性,确保艾滋病患者隐私数据在层级间传输时不被泄露,增强公众对防控工作的信任。

4.结论

文章探讨了分层管理干预在提升疾控中心重点传染病防控效率中的作用及其优化路径。结果表明,科学、精准的分层管理是破解当前防控体系诸多瓶颈的关键抓手。因此,深入推进分层管理干预,并充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支撑与创新,是未来持续提升疾控中心重点传染病防控整体效能、构建韧性防控体系的必然选择和核心路径。

参考文献

[1]吴增华,李庆德,李光友,等. 信息化系统管理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J].贵州医药, 2025, 49 (08): 1318-1321.

[2]董梦真,然衣拉·乌买尔,穆克戴丝·艾合买江,等. 新疆疾控机构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 现 状 及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J/OL].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通 报 , 1-5[2025-09-06].https://doi.org/10.13215/j.cnki.jbyfkztb.2409015.

[3]贾昊楠. 传染病病房护理质量提升中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 (07): 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