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与加工工艺的应用探析

作者

赵一冬

身份证号:142421197712300019

引言

机械制造业是工业体系的核心支撑,其技术水平与加工工艺直接决定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及市场竞争力。随着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传统机械制造依赖人工操作、单一工艺、高能耗生产的模式,已难以满足航空航天、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对高精度、复杂化产品的需求。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如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3D 打印技术,以及精密加工、绿色加工等工艺的出现,为破解传统制造局限提供了技术路径。

一、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与加工工艺的发展现状与局限

1.1 技术融合不足,协同性差

当前部分制造企业虽引入数控设备、工业机器人等现代技术,但技术间缺乏有效融合。数控加工设备与生产管理系统未实现数据互通,设备运行参数、生产进度等信息需人工传递,导致生产调度滞后;工业机器人仅用于单一装配工序,未与检测、搬运等环节联动,无法形成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碎片化应用不仅难以发挥协同效应,还增加设备维护成本与操作复杂度,制约生产效率提升。

1.2 工艺适配性低,精度控制难

不同产品对加工工艺的需求存在差异,但部分企业缺乏工艺适配能力。加工航空航天领域薄壁零件时,未根据材料特性调整切削参数,导致零件变形、精度不达标;复杂曲面加工中,传统铣削工艺难以满足表面粗糙度要求,且易出现刀具磨损过快问题。工艺参数优化依赖人工经验,缺乏科学分析手段,导致同一产品不同批次加工精度波动大,合格率难以稳定提升。

1.3 绿色制造水平低,资源消耗大

部分制造企业仍沿用高能耗、高污染加工模式,绿色制造技术与工艺应用不足。切削加工中使用的切削液未经过滤回收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零件加工余料未进行再利用,导致原材料浪费;设备运行中未采用节能技术,能耗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传统高能耗工艺不仅增加企业环保成本,还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与加工工艺的核心应用场景

2.1 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

智能制造技术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实现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管控。数控技术广泛应用于零件加工,通过计算机编程控制机床运动轨迹,替代人工操作,可加工复杂曲面、高精度孔系等传统工艺难以完成的结构,同时减少人为误差,提升加工精度与一致性。工业机器人在装配、搬运、检测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汽车制造中,机器人可完成车身焊接、零部件装配等工序,不仅提升装配效率,还能保证焊接强度、装配间隙等参数的稳定性;在检测环节,机器人搭载视觉检测系统,可实时识别零件尺寸偏差、表面缺陷,替代人工检测,减少漏检、误检。3D 打印技术适用于个性化、复杂结构产品制造,如航空航天领域的异形零件,通过逐层堆积材料直接成型,无需传统模具,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定制化生产难度。

2.2 精密加工工艺的应用

精密加工工艺聚焦产品精度提升,满足高端装备对零件尺寸、形位公差的严苛要求。高速切削工艺通过提高切削速度、进给量,减少切削力与切削热,降低零件加工变形,适用于铝合金、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可提升加工效率的同时,保证零件表面粗糙度与尺寸精度;在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可直接加工模具型腔,减少后续抛光工序,缩短生产周期。精密磨削工艺通过超细磨料砂轮,实现零件表面高精度加工,例如轴承滚动体加工中,通过精密磨削可使表面粗糙度控制在极低范围,提升轴承旋转精度与使用寿命。

2.3 绿色制造工艺的应用

绿色制造工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标,减少制造过程中的能耗与污染。清洁切削工艺通过采用干切削、低温切削等技术,替代传统切削液冷却方式,例如在钢件加工中,干切削可避免切削液排放造成的污染,同时减少切削液采购与处理成本;低温切削通过冷却介质降低切削区域温度,减少刀具磨损,延长刀具寿命。再制造工艺对废旧零件进行修复、加工,使其恢复性能,例如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磨损后,通过激光熔覆技术修复磨损表面,再经精密加工恢复尺寸精度,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原材料消耗。

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与加工工艺的优化策略

3.1 推动技术协同融合,构建智能生产体系

制造企业需搭建技术协同平台,实现不同现代技术的数据互通与联动。例如,将数控设备、工业机器人、生产管理系统接入同一物联网平台,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生产进度、质量检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实现生产调度优化;当数控设备出现参数偏差时,系统可自动调整机器人搬运节奏,避免生产中断。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生产场景,模拟产品加工过程,提前优化工艺路径与设备布局,减少实际生产中的试错成本。

3.2 优化工艺适配能力,提升加工精度稳定性

企业需建立工艺参数数据库,根据不同产品材料、结构、精度要求,制定标准化工艺方案。针对高强度合金零件加工,数据库需明确切削速度、进给量、刀具类型等参数,避免依赖人工经验导致的工艺波动;通过工艺试验不断优化参数,将验证有效的工艺方案纳入数据库,实现工艺标准化管理。引入自适应控制技术,在加工过程中实时监测切削力、温度、振动等参数,自动调整工艺参数,如当检测到零件加工变形时,系统可自动降低切削速度、调整进给量,减少变形量,保证加工精度稳定性;在复杂曲面加工中,自适应控制可实时修正刀具路径,提升曲面加工质量。

3.3 强化绿色制造理念,推动可持续生产

企业需加大绿色技术与工艺的投入,逐步替代高能耗、高污染生产方式。例如,逐步推广干切削、低温切削工艺,配套建设切削液回收系统,对仍需使用的切削液进行过滤、净化后循环利用;针对加工余料,建立分类回收机制,将可再利用余料用于小型零件加工或通过 3D 打印技术制成辅助工具,提升资源利用率。加强设备节能改造,对老旧设备进行变频、余热回收等技术升级,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建立绿色生产评价体系,将能耗、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纳入生产考核,激励车间与员工主动践行绿色制造,推动企业从被动环保向主动节能转型。

结语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与加工工艺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其应用水平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与行业发展高度。本文通过分析技术工艺现状局限,阐述智能制造、精密加工、绿色制造等核心应用场景,提出技术协同、工艺优化、绿色转型的优化策略,得出以下结论:现代技术与工艺的深度融合可突破传统制造瓶颈,显著提升加工精度与效率;构建标准化、智能化的工艺管理体系,能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波动;践行绿色制造理念,可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硕, 曲洋,冯吉存.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与加工工艺的应用探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5,61(08):175-177.DOI:10.16107/j.cnki.mmte.2025.0528.

[2] 李 超 . 现 代 机 械 制 造 工 艺 及 精 密 加 工 技 术 应 用 研 究 [J]. 中 国 高 新 科技,2025,(14):89-91.DOI:10.13535/j.cnki.10-1507/n.2025.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