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算阶段常见争议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措施
宋睿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引言:
工程项目结算阶段是建设项目生命周期里的关键环节,关系项目最终财务清算与多方利益平衡,项目各环节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结算阶段因此常成为争议高发期。招标、预算编制、进度款报送等过程中,不同主体对结算标准与金额理解存在差异,催生了各类争议,有效识别并规避这些问题、保障结算顺利完成,已成为工程造价管理中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分析常见争议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工程结算阶段常见争议问题的成因分析
工程结算阶段的争议,多来自招标与施工图预算编制环节的模糊性及执行偏差,招标环节中,投标单位为拿下项目常压低报价,但低报价可能隐藏真实工程成本,结算时与实际施工费用出现明显差距,施工图预算编制需应对设计变更与施工现场实际的脱节,设计不合理或变更频繁的项目里,预算与实际偏差更突出,难以真实体现项目成本。预算编制未全面考量各项费用细节,像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等,结算时无法准确核对这些成本,争议随之产生,这类偏差让结算流程复杂,还加大后期调整难度,使争议更易发生。
成本控制与进度款报送环节也常是争议焦点,工程建设中,各方对进度款支付标准及审核程序认知不统一,施工单位与业主方在进度款产值报送上易生分歧,施工单位按自身施工进度报送产值,业主方却可能因未按计划验收或施工质量不达标,拒绝支付对应款项。进度款报送与验收标准不统一,使双方实际操作中分歧明显,最终成为结算阶段争议根源之一,成本控制环节里,工程项目若费用超支或未严格控制,结算时往往会暴露,这类情况多与施工中材料采购、人工成本控制不严格相关,导致实际支出与预算差距不断扩大,双方结算时对这些费用的处理存争议,难达共识,进一步影响结算工作顺利推进。
合同管理与结算审计的不足,同样是引发争议的原因,工程结算过程里,合同条款模糊或缺乏细致约定,常让执行中出现不同理解与解读,支付条件、结算方式及违约责任等方面,双方未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或条款表述不清,很容易引发后续争议。不少工程项目中,结算审计工作未获足够重视,审计流程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支付金额存在差异,结算阶段,审计机构没能及时发现问题,也未提供科学专业的审计意见,结算的透明度与公正性因此受影响,审计工作不规范,让争议解决缺乏公信力,进而使各方对结算结果产生不信任,形成持续的争议局面。
二、优化工程结算管理流程的解决措施
优化工程结算管理流程,需从源头强化各环节规范化管理,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避免信息不对称或沟通不畅引发的争议,完善招标与预算编制环节,是解决争议的关键所在,招标过程中,要对施工单位报价及实际成本开展科学评估,保障报价合理且透明。预算编制阶段,除参考设计图纸内容,还需对项目现场实际情况做详细调研分析,确保预算准确,针对设计变更与施工现场不可预见因素,预算应预留一定灵活性与调整空间,应对实际施工中的不可控情况,如此一来,既能减少因预算与实际差异过大引发的结算争议,也能为后期结算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
工程成本控制与进度款报送环节,需搭建更科学透明的管理体系,施工单位与业主方要明确各自责任义务,进度款报送及支付标准上,双方需提前达成共识并在合同中明确,避免因标准不一或进度验收要求不同引发争议,需构建更完善的进度款审核机制,定期核查进度款报送情况,保证每笔进度款支付都有充分依据且契合实际施工进度。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双方可实时共享施工进度数据,提升结算透明度与准确性,减少数据不对称带来的争议,成本控制层面,项目管理团队要强化物料采购、劳动力管理及工程进度管控,确保成本不超支,严格审计流程核查每项支出,保障每笔费用都符合预算与合同要求。
优化合同管理与结算审计工作,同样是减少争议的关键,合同签订前,业主与施工单位需充分沟通,明确各项条款,尤其要厘清结算方式、支付条件及违约责任等内容,避免因合同条款模糊或存在歧义引发争议,结算阶段,应组建专门审计小组,对结算过程全程监督,保障审计流程规范且公正。审计需结合实际情况详细核算,提供科学审计意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审计结果应公开透明,确保各方信任结算结果,避免结算阶段因审计不公正或缺乏透明度产生争议,加强合同管理与审计规范化,能有效减少工程结算过程中的纠纷,保障项目顺利完结。
三、完善工程结算审计体系的实施路径
完善工程结算审计体系,需在审计过程中实现标准化与规范化,保障工程结算的公正性与透明度,实施时,要先确立明确的审计标准与流程,让审计工作有依据可遵循,审计前,需细致审查工程合同及相关文件,确保结算每项内容都符合合同约定,避免因合同条款模糊引发审计争议。审计人员要熟悉项目所有变更记录与实际施工情况,尤其是材料采购、人工费用、设备租赁等各类支出,全面准确对照预算与实际情况开展审计,在此基础上,搭建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体系,确保审计每个环节都可追溯、可查证,保障审计的透明性与准确性。
进一步提升工程结算审计效率与质量,需引入信息化手段增强审计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搭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将施工过程中各项数据实时上传共享,结算审计人员可随时获取最新工程数据,规避人工审计中信息延误或误差引发的问题。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数据分析,能更精准识别工程结算中的不合理之处,降低人为判断误差的影响,数据化审计方式提升审计效率,还可保障结算过程的透明与公正,审计人员依托信息系统,对照预算、合同、工程进度等数据实时核对,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合理调整建议,从源头上减少结算争议发生。
实际操作中,强化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与独立性,同样是保障审计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审计人员需具备扎实的工程造价知识与丰富项目经验,能准确识别结算中的各类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审计意见,为确保审计公正,审计人员应保持独立性,避免与施工方或业主方存在利益关联。定期开展审计人员专业培训,提升其对行业法规、审计标准及项目管理流程的熟悉程度,助力其更好应对复杂审计任务,需搭建多方参与的审计机制,尤其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结合外部审计机构与专家的专业意见,对结算结果开展二次审查,构建更完善的审计体系,优化审计人员素质与审计机制独立性,可保障审计过程公正客观,为工程结算顺利推进提供坚实支撑。
结语:
本文分析工程结算阶段常见争议的成因,探讨优化管理流程与完善审计体系的具体措施,梳理招标、施工图预算、成本控制、进度款报送等环节问题后,提出加强合同管理、优化预算编制、推进信息化管理等办法,减少结算过程中的争议。完善的审计体系可提升结算透明度与公正性,保障结算顺利完成,落实这些措施,能有效促进工程项目合规性,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伟.工程结算管理的优化研究[J].建筑经济,2019,40(12):125-130.
[2]王磊.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争议问题与解决路径[J].造价工程师,2020,32(5):98-103.
[3]周俊.工程结算审计体系的完善与实施[J].财务管理,2021,38(4):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