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足真实,多维链接

作者

郭灵凤

福建省南安市康龙小学 362342

摘要:本论文重点探讨了新课标之下小学数学综合化融入式教学的现实意义和方法策略,新课标的教育强调了学生综合化素养的培养,综合化融入式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探究了数学与美术、数学与语文、数学与道德的三种综合化融入策略,并且提供了相应的具体实施案例,切实体现了对促进学生思维活化、综合素养培养和课堂丰富教法手段的作用。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与探讨,希望给予有关教育者者、决策者一定启示,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和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跨学科融合;小学数学教育;新课标;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升数学课程的综合性

新课标对于提升数学课程的综合性有一定的要求,其强调要破除传统数学课程的单一性。以往,传统数学课程过分重视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教学,忽视与其它学科课程的密切融合,使得数学课程的单一性使学生难以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导致学生难以将数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可见,提高数学课程的综合性是当前课改的重要内容与要求之一。

(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当今社会的必然竞争要素,是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跨学科融合教学是其中有效的方式。将数学融合到其他学科当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有利,在解决创新性问题时,使学生产生与以往不同的思考方式,并自主进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方式。创新作为一种素养,并不是某一个学科的特色,而是各个学科共同融合的体现;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综合各学科知识点与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学生个体在各个学科能力的融合,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并不断适应社会时代的需求。

二、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策略

(一)数学和美术学科融合,探求数学之美

将数学和美术学科进行连接,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美的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发挥想象力,这种将数学和其他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美术和数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崭新、另类、特殊的学习方式。以往学习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而学习美术更是一种视觉感知的方式。美术和数学的融合,可以打破常规学科之间的束缚,让学生在感受艺术的同时,又可以从中体会到数学中的抽象概念。通过几何图形画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了几何的基本知识和法则,促进了学生几何直观的发展,使得数学不是单调的,而是鲜活、丰富多彩的。美术和数学相结合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学生在美术创作时,不需要单纯借助数学知识,而是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和艺术融进作品中。

(二)数学和语文学科相融合,激活学生思维

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能够给小学生带来更多丰富的学习体验,能够让小学生思维更为活跃,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小学数学与语文学科整合是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帮助小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和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数语的结合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更有感觉。数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符号化的学科,有时较难让学生产生视觉感,通常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数语结合能够实现让学生产生具体的形象,比如在讲述某一个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编一些数学故事或者用文章讲述数学概念。学生在实际编写的数学故事或文章过程中会通过文字或者语言的方式去描述这一数学概念,这便是数语结合的意义所在。通过数学概念的文字描述有利于学生更加了解数学,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一定的深化水平。比如,教师在教学“六下正比例和反比例”一课时,可将语文的写话结合进去,运用思维。可告诉学生要到六一儿童节了,你想为班集体贡献一份力量,准备为贫困山区的学生捐赠一些物品,于是,你和组员一起用废旧的袋子设计出了精巧的手工艺品,可是,一个活动是需要有价格的,这时候,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并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那么,这样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呢?让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理解并结合具体的买卖进行讲解,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正比例的总结。

(三)数学与德育学科相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德育数学学科融通通过让学生成为兼具“会学习数学”和“有优良品德”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面对并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融通”是在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相通处进行学科思想、技术与方法、内容的整合与融汇、相会、交流,促进学科知识的相互补充、融合,产生一种新生成的学科观念。例如在数学教学中以数学公平性的思想方法与道德选择的思维方法,以社会活动中数学应用的思想和道德观进行教育,在进行德育教学,形成“社会责任”“人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情境应用和社会应用)具备正确的知识结构、价值判断、道德意志和道德抉择。

数学教育教学中,结合伦理和社会问题,并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对于具体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的许多伦理和社会问题,能够将数学置于伦理和社会问题的背景上来发挥它的作用,这就是数学的联系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数学课可以讲一些数学家的历史,例如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数学成就,以及数学家的研究和对社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和文化、伦理以及社会的关系有一定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与伦理关系的思考,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考自己对社会和家庭所负的责任与义务。

三、结语

经过本论文的研究与探讨,期望为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为教改和教学实践提供帮助。我们坚信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也能推进教育领域不断创新与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文敏.让跨学科融合在数学课堂真实发生——小学数学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初探[J].新教师, 2022(8):76-77.

[2]黄瑾君.立足真实,多维链接——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路径例谈[J].湖南教育:D版, 2021, 000(003):P.24-25.

[3]徐加美.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课外阅读:中, 2013(5):1.

[4]杨妙惠.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以小学六年级为例[J].教育观察, 2019,8(5):2.DOI:CNKI:SUN:JYGN.0.2019-0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