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驱动下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

作者

司丽丽

南阳市第十二小学 河南省 南阳市 473000

引言: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与教育理念深刻变革,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时代需求,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领域,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成熟,对数学学习认知需求从简单运算技能掌握转向复杂问题分析与解决,这种转变迫切需要教学方式创新与突破。

一、问题驱动下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理论内涵

问题驱动下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理论内涵根植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以及探究学习理论深度融合的理论体系,体现了当代教育心理学对学习本质认识最新成果。从认识论维度审视该学习模式突破了传统数学教学中知识线性传递模式,将数学知识建构过程置于真实而复杂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主动建构数学概念体系,实现从外部知识向内部认知结构有机转化。核心理念在于将问题作为驱动学习原动力,精心设计问题链条引导学生进行持续性数学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数学本质理解,形成系统化数学思维方式[1]。

二、问题驱动下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实践意义

问题驱动下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具有深远实践意义,其通过真实问题情境创设与持续性探究活动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综合发展[2]。在真实问题探究时,学生不再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地经历“发现问题—分析数据—推导结论”这样完整的过程。小组合作时思维碰撞出火花,能帮助学生在争辩中锻炼逻辑表达能力,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像规划校园活动预算、设计测量方案之类的事情,可以加深数学建模的应用意识。这样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工具性和逻辑性,逐渐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好习惯,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长效发展打下基础。

三、问题驱动下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

(一)科学设计驱动性问题体系

要基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核心知识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形成阶梯式的链条。问题的设计既要和生活相关联又要和数学相融合,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包含多层的数学思维要素。设置基本问题,扩展问题和创新问题的梯度,引导学生从直观感知到逻辑推理,保证问题驱动贯穿整个过程,并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3]。

比如“毫米、分米认识”教学中,基础问题让学生用厘米尺量数学课本厚,发现“不够1 厘米”的矛盾;拓展问题给铅笔、橡皮等物品,让学生尝试说说“几厘米多几小格”的长度;创新问题让学生设计测量教室门框宽的方案,在操作中感受分米与米、厘米的联系。学生量课本厚度时,有的皱起眉头说“刚好到 1 厘米刻度线下面一点点”,有的举着尺子喊“1 厘米之间有10 个小格呢”。教师顺势提问:“这些小格表示多长?”让学生发现毫米的存在。拓展问题中,学生描述橡皮长度时出现了“5 厘米 6 小格”的说法,教师追问 *6 小格就是几毫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厘米和毫米的换算。创新问题,学生开始拿厘米尺一段段量门框,说“数到几百格好烦”,教师就展示分米尺,学生马上说“10 厘米就是 1 分米,量起来快多了”,在动手疑惑中体会到分米的实用价值,完成从具体操作到抽象认知的转变。

(二)优化学习活动组织与调控机制

要创建起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导的活动流程,确定好探究任务的分工和协作规范,保证学生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深度合作。教师应该担当起引领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凭借精确的问题设计,方法示范和资源供应搭建起“脚手架”,并及时加入解决探究的瓶颈问题。而且还要塑造起多样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从思维过程,协作表现以及问题解决效果等方面给予动态反馈,从而让评价变成对学习过程的诊断和推动手段。

“口算乘法”教学时,创设“超市购物”情境,小组合作完成“3 箱饮料(每箱 24 瓶)共有多少瓶”。教师给予点子图、拆分算式等工具,关注学生是否想到 20×3+4×3 ”转化问题。评价时记录学生拆分思路的合理性、小组讨论时不同方法的融合情况,及时肯定学生迁移旧知的思维亮点。小组在计算饮料瓶数时,有同学画 3 行 24 个圆点来计数,也有同学直接写 24×3 却卡住了。教师巡视,指着点子图问:“24 个圆点能分成两部分吗?”有的学生马上说:“分成20 和 4”,教师接着问:“那 3 箱就是 3 个 20 加 3 个 4,算式怎么列?帮帮老师。”帮学生突破思维的卡点。活动中,小组成员因“先算 20×3 还是 4×3”而争论时,教师提醒:“试试两种顺序结果一样吗?”让学生在辨析中加深认识。评价的时候,算式正确与否是记录的,不过更看重学生能不能讲清楚“为什么这么拆分”,对那些主动帮同伴整理思路的小组给予额外奖励,这样就把合作和思维的发展一起落到了实处。

结语

问题驱动下小学高年级数学项目式学习代表了数学教育改革重要方向,其通过真实问题情境创设与持续性探究活动开展,实现了数学学习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根本转变。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表明,这种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深度理解与灵活运用,更能够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些能力正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汪桂英.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策略探究--以“图形与几何”为例[J].特区教育,2025,(30):105-107.

[2] 林锡 铭. 项目 式学 习驱 动下 小学 信息 科技 计算 思维 培养 [J]. 天津 教育,2025,(10):46-48.

[3] 李 翠 娜 . 小 学 数 学 任 务 驱 动 下 问 题 设 计 实 践 探 索 [J]. 漫 科 学 ( 新 健康),2025,(05):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