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

作者

唐文静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 215000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以适应新时代教学需求。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重要性

1.1 应用现状概述

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已有一定应用,但形式多集中于基础层面。多数学校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插图、播放范读音频,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通过PPT呈现海岛图片与海浪音效;部分地区引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利用平台中的同步课程资源辅助教学,但深度融合案例较少,仅少数学校尝试用AR技术让学生“走进”课文场景,如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在《观潮》教学中,通过AR模拟钱塘江大潮实景,整体应用呈现“基础应用多、创新融合少”的特点。

1.2 对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

信息技术能显著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例如教学部编版四年级《爬山虎的脚》时,传统教学中教师仅靠语言描述难以让学生理解爬山虎吸附墙壁的过程,而借助动画视频动态演示爬山虎茎、叶、脚的生长与附着过程,学生能直观感知细节,课堂提问中“爬山虎的脚如何固定”的回答准确率提升明显;同时,线上互动平台如“班级小管家”可让学生上传朗读录音,教师逐句点评,改善传统课堂朗读反馈不及时的问题。

1.3 重要性体现

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契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与教育发展趋势。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信息技术将文字转化为图像、声音、动画,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时,通过动画展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此外,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信息技术可打造轻量化课后阅读场景,如利用“喜马拉雅”平台的儿童版课文解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后碎片化时间巩固阅读内容,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提升阅读兴趣。

2.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与教学融合不足

技术与教学融合不足是核心问题,部分教师将技术视为“辅助工具”而非“教学伙伴”。例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时,某教师虽用视频展示圆明园遗址,但仅播放视频后便回归传统讲解,未结合视频设计探究任务,如对比视频中遗址与课文描述的昔日辉煌,导致技术应用流于形式,未能与文本解读、情感培养深度结合,无法发挥技术对阅读思维的引导作用。

2.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缺

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局限于基础操作,缺乏创新应用能力。如不少教师仅会制作简单PPT、播放视频,对互动课件制作、教育类APP使用不熟练。江苏省苏州市某乡镇小学调研显示,超过六成教师不会使用“希沃白板”的课堂互动功能,在《慈母情深》教学中,无法通过“课堂活动”模块设计文本细节匹配游戏,难以用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制约了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发挥。

2.3 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现有教学资源存在“闲置”与“误用”情况。“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收录大量优质阅读资源,如部编版课文的拓展阅读材料、名师教学案例,但多数教师仅使用平台中的课件资源,忽略拓展阅读与教学方法指导;部分教师盲目使用非专业资源,如在《雪孩子》教学中,从非教育类网站下载未经审核的动画,内容与课文主旨偏差,不仅无法辅助教学,还可能误导学生对文本情感的理解。

3.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对策

3.1 创新教学模式

可构建“情境感知+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借助AR、互动平台深化阅读体验。例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草原》时,先通过AR技术让学生“置身”草原场景,直观感受“天苍苍,野茫茫”的画面;再利用“腾讯文档”创建共享文档,让学生分组梳理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人情的句子,实时上传并标注感受,教师在线点评各组成果,打破传统课堂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不及时的局限,提升学生阅读探究能力。

3.2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提升教师素养需依托系统化培训与实践指导。可联合地方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专项培训,如浙江省杭州市组织小学语文教师参与“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融合”培训,邀请专家讲解“希沃白板”互动功能、AR教学工具使用,同时安排名校教师展示《桂林山水》的AR教学案例;建立“名师带教”机制,让掌握先进技术的教师与薄弱教师结对,定期开展磨课活动,如指导教师设计《为人民服务》的线上辩论赛,提升教师技术应用实战能力。

3.3 优化教学资源整合

优化资源整合需建立“筛选-重组-创新”的流程。学校可成立资源筛选小组,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科网”等平台挑选适配课文的资源,如教学部编版三年级《海滨小城》时,筛选平台中的海滨风光视频、渔民生活纪录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组资源,将视频片段与课文段落对应;鼓励教师创新资源,如深圳市某小学教师在《小英雄雨来》教学中,结合平台故事音频,自制“雨来脱险路线”互动地图,让资源更贴合课堂需求。该案例表明,创新性资源改造能显著提升教学具象化水平。教师通过动态地图将抽象文字转化为空间路径,既强化了叙事逻辑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时空思维能力。建议后续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创新案例进行校本资源库收录,并开展跨校经验分享会。

结束语: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解决现存问题,采取创新对策,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启红.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中英 文),2025,11(25):61-63.

[2]罗功武.提升阅读能力深化情感体验[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5,(0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