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陈向前

福建省南安市柳南中学 362302

智慧云平台是建设在大数据、计算机等新技术手段之上的,具备较为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能力的数智化平台,能够为初中数学学科教育提供更为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提出初中数学课程应“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因此,数学学科教师应明确智慧云平台对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的现实优势,以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目标,并在目标指引下建设云平台指导的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方案,旨在以新技术在教学资源整合、课堂效率提升方面的优势,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学生实现数学学科综合素养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智慧云平台对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智慧云平台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教育支撑系统,它整合了海量教学资源、实时数据处理和个性化学习算法,能够动态适应初中数学教学需求,为师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路径。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则是一种融合线上数字化资源与线下传统课堂互动的创新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流程、增强学习深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整合课前预习、课堂探究与课后巩固等环节,智慧云平台则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基础。

一是智慧云平台往往集成了大数据、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能够帮助数学教师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模块,实时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取经,并通过数据可视化,生成长期的、可持续的学生发展档案,帮助教师精准识别学生发展的弱点,了解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调整,为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显著的数字赋能。

二是智慧云平台能够通过其信息化技术手段,快速归集以学生学情为基础的交互式习题,进而帮助教师以互联网中海量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生成符合其发展进程的习题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提升课堂的互动效率。

二、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的创新方案

(一)以技术融合创新构建“平台+课堂”的双驱动模式

一是用好智慧云平台的动态学情诊断模块。学生学习数据的动态跟踪,是智慧云平台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优势。因此,数学教师应明确智慧云平台在课堂实时监控方面的优势,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建立起覆盖学生数学学习全流程的数据归集整理机制,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生成能力,为每一个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档案,以帮助教师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并针对个体进行教学进程的优化。

二是用好智慧云平台的互动教学工具。智慧云平台内置的实时交互功能可以激活数学课堂的参与度,让教师实现以互动工具为抓手,开发出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沉浸式课堂学习场景。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图像性质”时,教师通过智慧云平台的动态坐标系生成系统,即时生成不同参数下的函数图像,引导学生观察系数变化对抛物线开口方向、顶点位置的影响,学生则利用个人终端进行同步操作与数据提交,系统自动生成作答统计热力图,使教师精准定位共性疑难点,帮助数学课堂强化了知识的具象化呈现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二)以教学模式创新构建数学生态化学习的闭环体系

一是以智慧云平台推进跨时空的协作学习机制。智慧云平台的信息化特性,能够让其打破传统课堂囿于一墙之内的劣势,以平台的跨空间写作功能,实现随时随地的数学探究。例如,在进行“圆”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托智慧云平台的沟通功能,发布分组协作任务,要求不同小组的学生在课后利用移动终端,分别测量并记录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数据,教师则可通过后台实时监测各小组的协作进度与数据准确性,及时给予个性化反馈,并基于汇总数据在下一课时开展针对性讲解,将分散的实践活动与集中的课堂研讨无缝衔接,形成“任务驱动-协作探究-数据反馈-精准施教”的闭环学习生态。

二是利用平台数据实现学习路径的个性化调控。智慧云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学生在平台上的每一次练习、互动和测试进行全过程记录与智能分析。基于此,教师可依据平台生成的学习力图谱,为不同学生智能推送差异化的学习资源包和进阶练习任务。例如,对于在“图形的旋转”模块存在理解困难的学生,平台可自动推送包含更多基础动画演示和分步引导的微课资源和配套基础练习题,帮助学生以针对化、个性化的教学资源推送,获得其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支持,使学生学习过程形成“诊断-干预-提升-再诊断”的持续优化闭环,真正构建起以学习者为中心、自适应的数学生态学习系统。

(三)以评价体系创新构建学生综合素养的长期跟进模式

一是持续推进混合教学模式的过程评价可视化。智慧云平台中内置的数据监控模块,能够帮助数学教师实时监控学生在课堂互动频次、资源浏览轨迹等方面的过程性数据,并通过自动生成模块生成包含能力、思维和情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档案,帮助教师快速定位学生的发展区间,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可视化方案。例如,在“概率初步”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平台的实时标注功能,标注每位学生在抽样实验设计、数据可视化呈现、结论归纳等环节的表现等级,并叠加历次单元测评数据形成阶段性成长曲线,使原本隐性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的显性评价图谱。

二是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跨周期成长档案。教师应依托云平台的数据沉淀能力,构建贯穿初中三年的数学素养发展电子档案袋,聚焦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六大核心素养维度,进而帮助数学课堂将碎片化学习行为关联至素养发展体系。例如,教师可通过平台数据库,将学生在函数模块的探究报告自动归档至相关素养项,以帮助教师在进行新的函数知识点教学时,调取任意时间跨度的素养发展对比报告,及时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实现从知识评价向素养评价的范式转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不仅深化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还通过“平台+课堂”双驱动的创新方案,显著提升了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过程的精准性、互动性和个性化水平,显著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和协作精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数学教育向核心素养导向转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进林. 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4,26(23):203-205.

[2]蒋浩宇. 基于智慧云平台的初中数学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4,26(24):218-220.

[3]于洪峰.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5(1):0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