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沉浸式思政教学融入中高考衔接的有效路径探究
敖源
钦州市第一中学 广西 钦州 535000
【正文】
通过初中三年思政课堂的系统培养以促进学生中高考衔接,探究文化浸润式思政教学促进中高考衔接的路径,培养学生从容应对高中挑战的能力,为高考成功积累优势。促进学生中高考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过渡,更是学习方式、思维模式和心理状态的全面调整。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 2022 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颁布,核心素养培养已经逐渐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促进中高考衔接培养的关键领域包括:知识储备与能力提升、学习方法与思维转变、心理适应与自我定位、高考基础奠定、时间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以极具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为沃土,通过思想引领提升素养厚植家国情怀。
在初中思政课堂中依托文化资源实现知识传授与文化浸润的双重目标,开发本土英雄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创新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初中思政课教学方法,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思政课堂,实现互动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及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以学校百年校史馆传承场域文化,以冯子材精神激活红色文化,以壮族歌圩、烟墩大鼓等非遗项目活化区域文化,形成立体化“沉浸式”育人环境。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以优秀文化为沃土的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新生态。
教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有任务就有反馈,对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坚持下去,就会惊喜的发现,学生的思维开出了绚烂的花,这种创新能力会让学生自信、具备整合能力,也能更熟练的掌握知识,一举多得,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促进文化体验与交流。
促进中高考衔接,变革学习方式,利用系统的步骤融合本土英雄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建设文化强国对个人、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坚定理想信念。
二、立足课堂需求培养核心素养,激发内驱力促高质量育人。
2023 年中考,全区统一了考试命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素养。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改善当下的教学现状,最主要的着力点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交流和展示合作成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突破简单的死记硬背,形成系统有效的综合记忆,学生通过道德类、法治类、国情类课型构建思维导图,深入思考,理解贯通,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对碎片化的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或线状或网状或线网结合,在自己熟悉的体系中寻找知识点的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记忆,记忆的才更有效持久,才能改变学生今天背明天就忘的通病。
设置知识线和议题线,对应研学站和研学任务,环环相扣,具有层次性;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且以研学的方式串起本节课的内容,又结合时政提升课堂广度和深度,坚持每一个议题都在落实培养核心素养,让爱国爱党爱人民高度统一并外化于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每一个环节有学生展示、有学生思考或讨论、有学生发言,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以促进中高考衔接,更是学生形成终身成长能力的关键一步,意义深远。
三、倡导全过程研究性学习,探索知识及能力的连续性发展性教育创新道路。
初高中课程目标衔接的核心在于确保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初中阶段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高中阶段则更加注重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以及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思政课堂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保证每节课学生核心素养有所提升。在应试教育长期占据主流,素质教育再三强调的背景下,本研究亦有意探索道德类、法治类、国情类课型课堂模式的构建研究是否就是两者的一个平衡点。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考试需要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以及学科素养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综合考查的应对能力,更好适应“一核四层四翼”的考试命题要求。
在《感受法的关爱》中的我设置了探寻任务:1.火车接龙:你知道的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规定有哪些;2.国家对保护和传承歌圩文化的政策和法律有哪些?设计思路如下:把理论知识与中考链接在一起,加深学生对考法的掌握,加深学生对祖国的感激和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基本了解、熟知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并初步了解到未成年人承担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引出本节课的难点。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从考生角色转变为考官角色来进行复习,以宏观的角度来整体把握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大角度整体去归类、辨别和区分,道德与法治考题里,文言文的出现是常有的事情,既考查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遇到事情能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每一句强调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考查学生字斟句酌的辨别能力,学生通过化身考官,设置考题这一学习方法,也能加深学生对细微知识的理解,把这些易错易混知识搞清楚、弄明白,效果非常明显。
结语: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汇聚地,通过课堂教学把握中考命题方向、整合教材内容、结合时政设计考题等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中考、高考思想政治学科的过渡和衔接,培养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钱美红.浅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07-20
[2]赵叶.新时代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教师》.2023 年 9 月.
[3]宋辉.“四共一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文化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人民教育,2024(09)
[4]黄晓梅. "歌圩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传承策略".《民族教育研究》, 2021, 32(2):112-119.
[5]景文来.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情境的创设[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