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乡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陈婷婷

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语文学科是学习所有科目的基础,乡镇中学的语文水平普遍低于城镇中学,抓住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乡镇中学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一、乡镇中学语文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填鸭式”教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乡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害怕学生不能透彻理解课文内容,而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地讲解,这种机械性的知识灌输过程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则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境地,缺乏互动感和参与感,是一种无效教学,学生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知识与能力。

(二)忽视学生差异。在乡镇中学的课堂上,一个班 20 多个人,有两三个是完全什么也不会的,有五六个学习相对不错的孩子,中间那部分孩子基本上还勉强能跟着课堂走,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如果只是一味的去讲,不管学生,或者只管好学生,那么不会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渐渐消失,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不下”。

(三)师资能力有待提升,教师结构需要调整。以我所在的支教学校为例,大部分想着过几年稳定了看看能不能在考到市里边,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去研究教材,研究新课标。另外,乡村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较少,难以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知识更新缓慢,如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分层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乡镇中学语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 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学思练”模式。这里的“学”是指学生的学习,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思”是指学生的思维,主要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三种思维模式。“练”是指学生的练习。“导”是指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指导、引导和督导三个方面,贯穿学、思、练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整个教学过程都在解决问题,到发现新的问题结束,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关键。下面我从课型的角度具体阐述“学思练”模式的具体操作。

1.记叙文类。比如散文教学中,以《土地的誓言》为例,导学环节, 请大家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誓言,勾画出来。这是谁的誓言?从作者的誓言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语气来读?运用朗读技巧读誓言。(节奏、重音、停连等)。导思环节,任务一:这是一片_____ 的土地。表现在 _。学法指导:请同学们一边读书一边划出文中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然后结合相关句子或词语进行分析。任务二:这的确是一片让人难忘的土地,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景物呢?是不是可以删除其中的一些?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呢?这个环节通过两个任务引出本文的重点手法--------意象铺陈和画面叠现,同时引出本文的主旨;导练环节,请用本节课学习的意象铺陈法,写一写自己的家乡。比如:当我想起家乡的时候,我想起我想起 _, 我想起 _。这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对本文的重点再次进行巩固和拓展,做到学有所获。

2..古诗文类。比如在讲小石潭记第二课时,导学环节:指名学生读文章,感受节奏,情感。前两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到小石潭是一篇游记,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呢?在游览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导思环节——品景悟情。1、品乐:精读 1、2 段,你从文中哪些句子当中发现了作者是快乐的?是一种怎样的快乐呢?(方法:圈点勾画)2、悟忧:作者是真的快乐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结合3、4 段分析作者的忧体现在哪些词句中?3、作者由乐变忧,是从“潭西南而望”开始的,当柳宗元“西南而望”“环顾四望”时,心里会想起什么?期望什么呢?(屏显。)导练:链接中考(屏显)。结合课文内容,补全下列对联。

坐潭上神凄骨寒,碧水游鱼石潭景,

3. 说明文类。以《苏州园林》为例,导学环节:默读全文内容,感受课文。用速度的方式。给学生解释速读。之后学生谈读完初步感受。接着用浏览的方式把握文意,谈谈你所了解的文章中的关键内容。学生思考怎样用最快的方式了解段落、全文的主要内容;导思环节:精读,选点探究。同学们通过反复的阅读,揣摩与体味文中的词、句、段、思路和手法等。导练环节,让学生从文章中找没有说的一段,用课堂上的方法,进行批注。

这种课堂模式,在乡镇中学中,我也进行了尝试,发现使用的效果挺好,学生都可以做到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二) 注重方法的传授。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如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a.根据作品文体,抓阅读重点。b.抓关键词句,培养学生从细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动作、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某种情感。如教学《羚羊木雕》一文,引导学生找出母亲、“我”、万芳等人的神态、动作及语言,分析各人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作者的感情。c.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这法那法,唯有“读”、“悟”是上法,心无杂念,读他个“心领神会”,读他个“忘乎所以”。

(三) 要激发乡镇中学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教学手段,如运用幻灯片,插入电影片段,制作微课、短视频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多样性,丰富他们五官的体验感。另外有些语文课文学习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舞台剧,情景剧等模式。还有可以采用小组 PK 赛,个人 PK 赛等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上语文的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从而在语文的课堂上更投入,更主动地去学习了,课堂效果也就更好了。

结 语

总之,乡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可以采用“学思练”的教学模式,助力乡镇中学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让学生爱上语文,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