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赋材料以生命 自然媒材在幼儿园美工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马丹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开发区蝶湖湾幼儿园 215300

引言

幼儿教育中美工活动对发展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意义,自然媒材来源于生活,具有自然、环保和可塑性大的特点,把其引进幼儿园美工活动中,既可以丰富材料资源,又可以使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去感受美和创造美。因此,本文以幼儿园美工活动自然媒材的实际运用为着眼点,探讨了幼儿园美工活动的价值和实施途径。

、自然媒材在幼儿园美工活动的实践价值

将自然媒材运用于幼儿园美工活动承载了多维度的教育价值,也是贯彻幼儿全面发展这一宗旨的重要媒介:

就教育本质而言,自然媒材脱胎于自然生态并保存着自然的造型、质地和颜色,能够突破传统工业化美工材料单一的特点,为满足幼儿“直观感知、实际操作、切身体会”的学习需求,提供了丰富而充满活力的创作素材[1]。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建立对自然的感性认知,还能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和审美感知力。

在幼儿能力培养维度上,自然媒材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可塑性为幼儿营造出自由探究的空间,幼儿通过对自然媒材的裁剪、粘贴、拼接和搭设,能够独立地尝试材料组合,打破固定的创作模式,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层面上,利用自然媒材使美工活动和幼儿的生活场景产生深度连结,有助于幼儿在创造中体会到自然之美,并萌生出热爱和敬畏自然之心;通过全程参与材料收集、创作及作品展示等环节,可以让幼儿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提升自信心,从而为早期发展幼儿核心素养打下基础。

二、自然媒材在幼儿园美工活动的实践方法

(一)对自然媒材进行筛选和投放

在美工活动进行中,自然媒材筛选和投放是基本环节,需要遵循安全性、适宜性、开放性等原则,安全性需要教师严格把关材料,保证无毒无害,没有锋利的边角;适宜性需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与其操作能力相适应的素材,开放性的理念强调,所使用的材料应该具有多样的组合和创作潜力,以防止限制幼儿的思维能力[2]。教师可以从季节更替、地域特色及生活场景等方面对自然媒材进行系统采集,建立分类投放机制以匹配幼儿探究需求。

在准备秋季美工活动时,教师带着幼儿进入校园和社区采集树叶、松果、树枝、鹅卵石等自然材料。根据小班幼儿手部力量弱、精细动作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投放外形规整、质地松软的原料,比如整枝银杏叶、短树枝等,方便幼儿简单拼贴和叠放;中班幼儿手部控制能力有所提高,能提供有质感的树皮和大小不等的松果并鼓励幼儿尝试镶嵌和搭配;大班幼儿思想活跃,对于复杂的创作比较有兴趣,教师投放造型怪异的枯木、凹凸有致的石块,支持幼儿进行立体造型创作。从投放方式来看,教师营造了一个“自然材料超市”,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展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进行选择,如利用枫叶做书签、利用树枝搭“小房子”,在自由的选择和探究中,激发创作兴趣。

(二)以主题探究为主线,设计美工活动

以主题探究为主线进行美工活动设计可以把自然媒材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认知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并通过设置一致的场景和问题引导幼儿以主题为线索对材料特性进行深度探究,从而促进幼儿创作深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3]。题材选择需要贴近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紧扣季节变化、节日文化和自然现象,通过问题带动幼儿积极参与,让美工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表达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媒介。

以“奇妙的种子世界”这一主题活动为例,教师首先采用绘本和视频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植物种子的形状、构造和传播策略,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然后,教师投放棉花籽、向日葵籽、玉米粒和绿豆等种子材料组织幼儿进行美工创作。小班幼儿的主题是“种子贴画”,把种子用胶贴在纸上,画出一些简单的图案;中班幼儿围绕“种子之旅”,用种子、树枝、树叶等材料制作立体场景,如“蒲公英乘风破浪”;大班的幼儿则进行“种子创意设计”,用种子和彩泥、麻绳组合在一起,做成项链、钥匙扣之类的实用物品。在创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如“小蚂蚁带种子探险”,将美工活动与语言表达、想象创造相融合,让幼儿通过主题探究加深对自然的认识,促进综合能力发展。

(三)对自然媒材进行分层指导,开展美工活动

对自然媒材美工活动进行分层指导,目的是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依据幼儿现有经验、能力水平和兴趣特点给予差异化支持,以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分层指导需要贯穿于活动前期经验铺垫、活动中期操作引导和活动后期总结评价三个阶段,并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灵活地调整指导策略,帮助幼儿突破原有层次,达到“最近发展区”。

在“树枝变变变”的美工过程中,教师对不同技能的幼儿进行分层指导。在活动开始之前,给能力弱的幼儿一些简单范例图片,如树枝拼成“小树”和“篱笆”等,以降低创作难度;给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树枝艺术作品视频等拓展资料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活动中,对于不知如何下手的幼儿,教师以开放式提问引导思考:“你认为树枝像什么?可以怎么组合?”并且演示了基本的拼贴技巧;对遇到困难,不能固定树枝的幼儿,教师指导幼儿试着用麻绳缠绕和黏土辅助固定;对有创意的幼儿,教师鼓励幼儿试着加入羽毛和纽扣等素材来丰富作品细节。活动结束时,教师会组织幼儿进行作品互评,并根据不同水平幼儿的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反馈,如肯定基础作品中的动手能力、发掘创意作品中的独特构思等,在帮助幼儿树立信心的同时,也为以后的活动指明了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美工活动中融入自然媒材是幼儿教育回归大自然、促进幼儿全面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实践探索既丰富了美工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自由发挥的空间。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以完善自然媒材应用于幼儿园教育的体系,促进幼儿教育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建玲.幼儿园美工主题活动的创设实践[J].山西教育(幼教),2025(04):107-108.

[2]钱宏佳.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幼儿园大班美工活动的策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5.

[3] 李 慧 轩 . 幼 儿 园 美 工 区 域 活 动 中 生 活 化 材 料 的 选 用 [J]. 新 课 程 研究,2025(17):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