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顶管施工对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监测分析
李海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隧道工程公司 湖北武汉 340000
引言
地下顶管施工是一种常用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技术,其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影响备受关注。沉井后背土体作为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稳定性对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 地下顶管施工对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监测重要性
地下顶管施工是一种常见的地下管道敷设技术,它通过在地面上设置工作井,将管道从工作井内穿过地面,直至达到目的地。这种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对地面交通和建筑物影响小等优点。然而,地下顶管施工过程中对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沉井后背土体是指位于顶管前进方向上,紧邻工作井后方的土体。在顶管施工过程中由于顶管推进力的作用,沉井后背土体可能会产生变形、位移甚至破坏,从而对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地下顶管施工过程中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进行监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监测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土体的异常变化,为施工安全提供预警。通过实时监测数据,施工人员可以判断土体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顶管推进速度、加固土体等,以防止土体破坏和地面建筑物沉降。其次,对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监测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顶管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响应机制。通过研究土体的变形、应力分布和破坏规律,可以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最后,监测分析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情况还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存在差异,通过对沉井后背土体扰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其他地下顶管工程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2 地下顶管施工对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监测存在的问题
(1)监测频率不足:在地下顶管施工过程中,监测频率往往不够,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土体扰动的实际情况。这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从而增加施工风险。(2)监测方法不完善:目前,监测地下顶管施工对沉井后背土体扰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地面沉降观测、土压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然而,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且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找到一种既准确又高效的监测方法。(3)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不足:在监测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分析,才能为施工提供指导。然而,目前许多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并不到位,这可能导致无法准确判断土体扰动的程度和发展趋势。(4)预警机制不健全:当监测到土体扰动时,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施工风险。然而,目前许多预警机制尚不健全,这可能导致在土体扰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仍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3 地下顶管施工对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监测优化策略
3.1 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特征
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主要表现为土体的变形和应力变化。在顶管施工过程中,顶管的推进会对沉井后背土体产生侧压力,导致土体的变形。同时,顶管施工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也会对土体造成应力变化,进一步影响土体的稳定性。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特征不仅受顶管施工的影响,还与沉井的结构设计和土体的自身性质密切相关。沉井的设计参数,如沉井的尺寸、形状和埋深等,都会对背土体的扰动产生显著影响。例如,沉井尺寸较大时,背土体的受力面积增加,可能导致土体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减小扰动程度。而沉井形状和埋深的变化也会改变背土体的受力状态,进而影响扰动特征。此外,土体的自身性质也是影响沉井后背土体扰动特征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土体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如粘土、砂土和粉土等。这些土体在受到顶管施工影响时的响应各不相同,从而导致扰动特征的差异。例如,粘土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和刚度,其变形和应力变化相对较小;而砂土和粉土的抗剪强度较低,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和应力变化。针对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特征,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工程实践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合理设计沉井的尺寸、形状和埋深,以降低对背土体的扰动。其次,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如采用分段施工、控制顶管推进速度等方法,以减小顶管施工对土体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固土体、设置隔离层等手段来提高背土体的稳定性,减小扰动程度。
3.2 监测方法
地表沉降监测是衡量地面稳定性的重要手段。通过使用高精度的水准仪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地面的高程变化,从而判断地基是否稳定。地表沉降监测通常用于大型工程如道路、桥梁、高层建筑和隧道等的建设与维护过程中。地下水位监测对于水文地质研究和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地下水位的变化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的运行,还直接影响地面沉降和生态环境。地下水位监测通常采用地下水位计、电极探头和无线电波传输技术等设备进行。土压力监测是评估地下工程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土体与结构接触面上设置土压力计,可以实时监测土体的压力分布和变化,从而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土压力监测在地下管道、地铁隧道、地下车库等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地下顶管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沉井后背土体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监测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这套体系应包括地表沉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和土压力监测等多种手段,以确保全面、准确地了解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情况。同时,为了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应加强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分析和预警,以提供更为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施工决策。
3.3 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地下顶管施工中沉井后背土体扰动监测的重要环节。一个健全的预警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土体扰动的异常情况,为施工提供及时的反馈,从而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在构建预警机制时,我们需要结合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特征和监测方法,制定合适的预警阈值。这些阈值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地质条件来确定,以确保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确保施工团队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了提高预警机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我们还需要定期对预警系统进行评估和维护。这包括对预警阈值的调整、对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以及对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测试和优化。通过不断完善预警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地下顶管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结语
地下顶管施工对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稳定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合理的监测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及时发现土体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刘维宁,张志刚.地下顶管施工对沉井后背土体的扰动监测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7(2):37-42.
[2]李卓亮,黄辉,陈炜.地下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技术[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11(1):78-83.
[3]刘立涛,魏庆彬,王伟.地下顶管施工对土体扰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14(2):98-103.
[4]陈彬,汪峰,熊庆华.地下顶管施工过程中沉井后背土体稳定性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15(1):104-109.
[5]王翀,邓胜,刘翔宇.地下顶管施工对沉井后背土体扰动的影响研究[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16(2):110-115.